工程机械生产线“机”代“人”趋势已形成
导读: 近几年,在市场普遍低迷的态势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大幅上涨的不利局面,“用工荒”、“高成本”等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压缩了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凸显了当前业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同时也促使有潜质、有能力的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阵痛中寻找新出路。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生产线上依旧以人工为主,自动化水平普遍较低。三一重机董事长俞宏福表示,机器人不是单一机器的概念,它是一个体系,需要事先去筹划,需要改变我们的思路和管理方式。
近几年,在市场普遍低迷的态势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大幅上涨的不利局面,“用工荒”、“高成本”等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压缩了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凸显了当前业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同时也促使有潜质、有能力的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阵痛中寻找新出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
以“机”代“人”成趋势
2013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须形成完善的工业型机器人产业体系、高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由目前的约21达到100以上等,这意味着国家推动工业型机器人的数量将在未来6年成长约4倍。
与有着“机器人王国”之称的日本相比,我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基本国情,那就是人口多、劳动力过剩。刺激日本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动力,是解决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广泛使用机器人是实现工业自动化、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年减弱、工业转型升级需求释放和生产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凸显,再加上科技进步后的工业机器人性价比临近拐点、接受度渐增强,工业机器人在不少领域已隐隐形成替代人工的趋势,而在工程机械领域这一现象亦初露端倪。
据了解,2005年至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而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据东莞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望在2014年爆发,大规模实现机器替代人工,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将达4.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21%,成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中国虽然是工程机械制造大国,但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接下来必然要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向制造强国迈进,这需要更加精密的加工与制造手段,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
-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谈工业机器人应用:存四大问题 2017-12-22
- 广州工程技术职院:工业机器人专业获立项 2017-03-21
- 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荣获“OFweek 2016最佳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产品奖” 2016-11-17
- 如何看待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逆向工程? 2016-09-14
- 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的下一个主角 2016-05-24
图片新闻
更多>>- 即日-6.8 CES亚洲消费电子展免费观展门票 限时抢票>>
- 5月16日 OFweek2018(第四届)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在线展会 立即报名>>
- 5月30日 OFweek2018中国高科技产业投融资论坛暨项目路演会 立即报名>>
- 6月27日 OFweek2018中国激光加工及智能制造技术研讨会•北京站 立即登记>>
- 8.30-9.1 2018中国(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 预登记 索免费门票>>
- 8月31日 OFweek(第二届)AI+机器人论坛 抢免费票>>
- 机器人
- 机器视觉
- 伺服
- 猎头职位
- 视觉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技术研发总监广东省/深圳市
- 高级电气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封装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光模块结构工程师(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模块光学工程师 (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总监(光器件)北京市/海淀区
- 电路设计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 结构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我来说两句
请输入评论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