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兰:中国将是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国
机器人的发展会带来“失业潮”么?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动化、高效能的生产模式将机器人带进了生产领域,机器人逐渐成为生产当中的主力。面对机器人产业的大力发展,一些“机器人将取代人工”的质疑声接踵而至。
对此,徐晓兰表示,机器人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相反地,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反倒会诞生新的工作岗位,恰恰的解决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的问题。
徐晓兰指出,机器人之所以能代替部分人力,是因为人力结构出现了矛盾,普通大学毕业生通常并不愿意做技术工人等这类重复性工作。而机器人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是因为中国真正能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的企业并不是那么多,包括制造业。加上机器人不是单体作业,是靠企业的高度自动化的流程作业,它只是一个其中的环节,并不能代替所有人的工作。
第二,是成本问题。尽管机器人批量生产后会令成本下降,但是一个机器人单体的成本目前还是在几万块钱以上,加上日常的维护,升级、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成本。
第三,机器人智能化的水平是代替不了人的。人工智能最先进的机器人的智力可能仅有几岁小孩的智力,在生产流程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和需要人的智力水平判断的事情,机器人是做不到的。
“所以说,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应用,还是在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线中的一个棋子。”徐晓兰表示,工业机器人比较的普及的仅应用在像富士康这样的大批量、大规模比较高的生产量的企业,以及在环境比较恶劣和危险的或者不适合人类工作的场景。
“我们不仅是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国,也将是最大的生产国”
徐晓兰向记者解释道,机器人将会是我国重大出口装备,不能总想着内需市场,其实机器人也是强大的外需市场。国外的人力成本更高,相对应的,对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也大,机器人将会是我们走出去的重大装备。
另外一个层面,机器人的研发、制造、生产、销售、以及服务都会诞生新的岗位,恰恰的解决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的问题。
一方面用于内需,一方面面向国际市场。“我们不仅是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国,也将是最大的生产国。”徐晓兰说。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3日立即报名>>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即日-1.13立即下载>> 德国康佳特嵌入式技术应用案例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研华科技在线直播】边缘计算如何帮助工厂空压站数字化减员节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AWS工业数据湖解决方案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亚马逊AWS智能产品IoT研讨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