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硬蛋与英特尔联手打造机器人生态系统
“服务机器人在语音识别上已经超过了人类,但是在情感交互方面的能力还不及一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孩,这个恰恰是目前最难的问题。”近日,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在深圳一场以“携手同芯、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机器人创新生态峰会上如此表示。
上述活动由硬蛋科技与Intel共同主办。当天,机器人领域的学者、企业家、投资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机器人的发展机遇及创新难题。
那么,如何加速机器人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进程呢?在上述峰会上,国内智能硬件供应链平台硬蛋科技和Intel宣布合作,将为生态内的机器人创业者们提供完善的产业生态闭环,从技术架构到市场推广。
科通芯城CEO兼硬蛋创始人康敬伟说,硬蛋和Intel将帮助创业者搭建好底层的技术架构,并提供完成机器人需要的各项模块。机器人研制成功后,再利用双方已有的市场资源,将机器人产品推广到市场中去。
机器人领域“四大家族”地位有待撼动
一提起机器人,就绕不过该行业的垄断性企业。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并称为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这些巨头占据中国机器人产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几乎垄断了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在创新上落后呢?在IDC全球机器人研究总监张敬兵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在机器人创新生态峰会上,他给出了一组数据:2000年,中国在机器人方面的专利占世界机器人专利总量的比例不到1%。可是到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25%,这是非常巨大的跳跃式发展。而日本在这十年间,这一数字从56%下降到21%。
他说,在机器人创新上,目前领队的主要是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这四个国家在机器人方面的专利加起来,已经占到全世界的75%。“在中国,该领域重大的技术创新和专利主要集中在上海、长三角和辽宁京津冀一带。”
与专利数量高速增长相伴随的是国产机器人企业的快速发展。去年在国内生产的机器人出货量里面,国产品牌自主品牌已经超过30%。
不过,国产机器人的发展之路仍然漫长。就拿工业机器人来说,“四大家族”的垄断地位并未受到太大的撼动。
即便是新兴的服务机器人,该领域的应用空间仍然有待拓展。张敬兵说:“服务机器人大家谈得很多,应用场景也很多,但是整体来说,这个刚需还没有形成。大家听到很多楼梯响,但是并没有看到人下来。这说明还要大家一起去想、去做、去合作,去发现这个需求。”
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国产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依然受制于其他国家。张敬兵说:“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减速器仍由日本垄断。当然,我们的企业也在研究开发,但是重复开发太多。如何利用生态圈做到强强合作,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3日立即报名>>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即日-1.13立即下载>> 德国康佳特嵌入式技术应用案例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研华科技在线直播】边缘计算如何帮助工厂空压站数字化减员节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AWS工业数据湖解决方案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亚马逊AWS智能产品IoT研讨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