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微软凭什么把未来赌在人工智能上?
Sataya Nadella 跳着进入会议室,迫切要讨论智能。我当时正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微软总部,该公司的 CEO 正在滔滔不绝地描述该公司在更智能的应用和服务上的进展。他告诉我,他每天早晨都会带上一副 HoloLens,这样他就能看见投影在墙上的虚拟交互式日历。 Nadella 说他有点晕。这个系统智能、多产又富有未来感:这是他希望的微软在他的领导之下所应具备的一切。
Nadella 说无论我们未来在哪里工作,微软都会在那里占有一席之地。三月,微软提出了"对话即平台(conversation as a platform)",这是一个赌注——押注基于聊天的接口将超越应用作为我们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方式:寻找信息、购物和获取各种服务的接口。多亏有了微软提供的「认知 API」,应用会变的越来越智能,能理解不同的脸、情绪和其他包含在照片和视频中的信息。
经过近 20 年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上的进展,微软认为自己有了最好的"大脑",能实现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微软在中国的早期实验让其在情感 Bot 上占有领先地位。在几大巨头中,微软第一个发布了一个真正的基于聊天接口的平台——这是值得在智能手机兴起过程中靠边站的微软骄傲的一点。
战略
当然,微软不是唯一一家正在尝试为下一代计算建立定义平台的公司——如果对话最终会变成那个平台的话。所有主要的技术公司和一群初创公司都在打造人工智能分支,而且常常会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但是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很难在各大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间做比较,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像谷歌、Facebook 和亚马逊这样的公司还没有公开目前的工作。当被问及他们在做的人工智能有什么区别时,这些高管们总会打马虎眼。比如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总会避重就轻地说,我们的人工智能工作已经开展「很长时间」了。
常驻风投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 的未来主义者 Benedict Evans 最近在博客中写道未来的人工智能还不清晰。「这个领域发展得非常快,很难说哪一块必然能成为最强大的一支,什么东西将会变成商品,以及最强的差异在哪里。」他写道,「即便围绕这些技术的计算机科学大部分都正被发布和开源,但其实施也是不平凡的——这些技术还不一定会成为商品。」
陆奇很高兴自己做的事情成为微软竞争优势。陆奇是 Nadella 高级领导团队的十几位成员之一,负责监督微软的应用和服务团队。他还是一个计算机科学博士,名下拥有 20 项专利,在同事之间广受尊敬。几分钟后,我开始理解原因了——他智力超群,说话时不耐烦地敲着腿,好像他在为说得不能跟思考一样快而感到沮丧。我们见面时,他穿着袜子、凉鞋、短裤和 T 恤——上面印有三个词:「Make epic shit(做史诗级的玩意儿)」。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3日立即申请>> 2020长江商学院智造行业创新创业沙龙
-
即日-1.13立即下载>> 德国康佳特嵌入式技术应用案例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研华科技在线直播】边缘计算如何帮助工厂空压站数字化减员节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AWS工业数据湖解决方案在线研讨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