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困顿重重
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及客户对产品质量及产品一致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生产对于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旺盛。
工业生产对工业自动化的要求,也逐渐从单机设备,发展到全自动设备及全自动生产线,并提出了对全自动生产线柔性化的需求。市场对于柔性自动生产的需求,使得产线引入工业机器人成为趋势。
中国自2013年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以来,市场地位一直保持至今。
但,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与我国强劲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目前国内市场仅有不足35%的工业机器人由国内供应商安装,高端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市占率甚至不足5%。
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早,如四大家族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便已经开始布局工业机器人产业,受益于全球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国际工业机器人品牌在市场需求拉动及自身技术不断积累革新的双重因素加持下,在技术、市场、规模、成本四大方面,占尽了优势。
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直到本世纪初才正式开始,起步时间与国际巨头之间便已存在将近30年的差距。然而,在巨大的差距形势面前,与传统产业的崛起路线不同,国内工业机器人在后发的基础上仍不占有成本优势。
工业机器人本身入门门槛并不高,但要做出稳定可靠的工业机器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电机三座大山,国内并未有效突破,而三大件的成本占到工业机器人裸机成本的70%以上。甚至连看起来简单的工业机器人本体,要做出精度高、损耗小的产品,国内厂商在本体材料、加工工艺的研发制造方面也任重道远。
就目前的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方向来看,并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出现,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甚至还不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至于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变革或许会是一个小小的弯道,但机会如何,仍然有待观察。
当然,有关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发展现状,国内前沿研究机构及相关领导厂商自然也能够看得清楚。为培育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从“中国制造2025”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从政策、资金、教育、人才等各方面都做了大量投入。国内也涌现了如新松机器人、埃斯顿、新时达等知名工业机器人企业,美的收购库卡、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也为业界津津乐道,俨然被业界当成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的代表。
效果是有的,补贴、投入是必须的,挑战也是严峻的。
国际巨头们自然不会任由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坐视不理,其通过在中国设厂扩产能,及降价的策略积极跟进。目前,四大家族全部在中国设有工厂。
在此,“机友”们可能会质问,小编你这是危言耸听,唱空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
危机感从来都是我们发展越来越好的潜动力,小编要表达的是:兄弟,咱还得加油啊。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即日-5.15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安森美Hyperlux™ ID系列引领iToF技术革新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推荐专题
- 1 安森美:AMR移动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平地高楼起
- 2 非夕科技亮相ITES:表面处理、装配测试、视觉伺服......自适应机器人带来智造新范式
- 3 重磅 | “维科杯·OFweek 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入围名单揭晓!
- 4 大咖齐聚,智启新篇 |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圆满收官!
- 5 齐聚鹏城,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与您相约四月!
- 6 高光时刻!“维科杯·OFweek 2024 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 获奖榜单发布
- 7 蓝点触控闪耀2025深圳工业展力控技术赋能智能未来
- 8 iEi威强电荣获OFweek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卓越供应商奖,彰显智造硬实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