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火星探测器气动设计已完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研究员周伟江10日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我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已完成气动外形设计,以及气动力、气动热设计工作。
据了解,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力争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其中,着陆器的着陆过程涉及到多项空气动力学难题。
周伟江介绍,着陆器降落过程初期速度很快,为避免空气摩擦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其烧毁,需要有一定升力帮助它减速。此类轴对称结构的航天器,要产生升力必须让它不对称,这有几种方法。国内外一些探测器采取的是调整重心的策略,我国火星着陆器则是通过开启活动控制部件、配合喷流控制来产生升力。
同时,控制着陆器的姿态非常重要,如果它翻起跟头,可能被烧蚀或偏离轨道。
周伟江说,着陆器下降过程中,会不断有部件分离。比如先要抛出前盖,打开降落伞,这个过程不能影响飞行器的稳定性。降到一定高度时,要抛掉大底,由于此时着陆器是大底朝前降落,这个动作相当于是迎风完成。接下来,还要把仓里的巡视器抛出去。如此一来,变成几个部件一起降落,如果相互干扰碰撞,会对任务造成很大影响。这些问题都要在气动设计中考虑周全。
此外他介绍,我国火星探测器质量较小,在进行气动力、气动热及相关操作系统设计时,处处受到严格的重量限制。“比如防热材料,如果用少了,着陆器会被烧坏;多用一点,重量就会超标。”他说,“各系统、结构要精打细算,一点点抠,几乎不容许有余量。”
不过周伟江表示,火星探测器各项气动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试验验证。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泰科电子立即查看>> 创新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