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其它机器人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小库科技何宛余:用人工智能去更高效的协助建筑设计工作

2018-10-23 10:16
来源: 镁客网

据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统计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预计全球竣工的200米以上的写字楼、酒店等超高层建筑物数量将达到1500栋,实现六年连续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数据还仅仅只是200米以上的建筑物,在这之外,低于200米的建筑物更是不在少数。从初始设计到最终的出租/出售,这些建筑的背后蕴含着极大的市场。

图 | 小库科技创始人兼CEO何宛余

传统设计流程耗费时间,部分工作不该由人来做

在建筑设计这一块,对于大多地产开发商而言,拿到地皮后,他们想要税后利润最大化的建筑业态组合,这就涉及到一个“强排”,而这个步骤是设计师开始进行设计的起点。

所谓的强排,不专业的讲,就是根据多种要求、因素,在基地上用建筑物进行一种类似于“排版”的行为。这个过程是枯燥的,“我认为,人并不擅长这个事情,所以这件事也不该由人来做。”小库科技创始人兼CEO何宛余称。

何宛余于荷兰贝尔拉格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设计与计算机算法方向)硕士毕业,在创立小库科技之前,她就职于国际顶尖建筑事务所OMA(大都会建筑事务)。

她直接指出称,不管哪家公司,普遍都有一个现象——加班熬夜,这背后反映的是建筑设计师行业的痛点。

这里,她例举了一件亲身经历事情。此前,她所在的设计团队曾经跟过一个项目,只因为强排一直没有得到结果,开发商觉得远距离沟通不是很便利,便把整个设计团队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并让他们放下手边其他所有事,只做强排。这之后,设计团队花费了两周的时间,才排出了最终结果。

“在我看来,(把我们特地叫到办公室)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关于强排,怎么能排到最多?或是怎么能排到最合理、获值最大化?这是一个数学运算,其中还结合了几何学等等。”何宛余表示。“做强排,人没有办法快速实现,需要不断地试错,时间就这样耗费了。”

当然,不仅仅是强排,在建筑设计领域,还有很多设计仍在做着那些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在她看来,这些工作是可以用机器去更高效完成的。

打破传统做法,将工作时间由两周压缩至几分钟

2010年的时候,何宛余与自己现在的合伙人杨小荻研发了一个软件,这是小库科技产品的“雏形”。直到2016年,在技术成熟到一定阶段之后,他们认为,除了自己用,他们还可以把这个技术分享给别人,这也是他们决定成立公司的原因之一。目前,小库科技的产品主要有两个功能版块,一个是人工智能设计云平台,另一个是人工智能设计云服务。

还是以强排为例,传统的做法是先对基地进行分析,生成一份CAD格式的文件,然后设计师拿着楼型产品在上面摆放。一般来讲,设计师会拿出多个强排方案,以便后面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譬如楼间距是否能满足日照时间的规定。以南京为例,在冬至日或是大寒日,住宅最底层累计或是连续的日照时间不能低于两小时或三小时。用何宛余的话来讲,这中间的三个“或”字就已经能够催生出N种强排方案。

“先分析基地,再做强排设计,设计完了还要去验证,这个流程至少要反复三四遍,除非是非常有经验的设计师,较短时间内的成功率才会非常高。”何宛余表示。“同时,在传统做法中,为了做强排和验证等,设计师需要在几个软件之间倒来倒去,不断地做修改和调整。”过程看起来十分繁琐,且大部分工作都是重复进行的。

在这方面,小库科技的平台将之压缩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分析,在平台上传CAD文件,或是在已经接入的地图上直接圈出基地位置,从而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这块地的土地价值、商业价值等等;第二步是设计,设计师将接受日照时间、楼间距、建筑密度、绿化覆盖率等条件进行录入,由AI进行计算,从而给出多种组合的可能性;第三步是生成方案,依据设计取向,譬如景观最优先、获值最大化等等,系统会从上万个方案中精选9个方案,再由设计师择优选择,最后由平台输出包括PPT在内的所有成果。其中,若需要调整,平台也提供在线编辑功能。

何宛余介绍,使用小库科技的平台,原本可能需要一两周来完成的工作,仅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就算加上调整,速度也远胜于人工作业。

此外,除了前期的强排工作,小库科技的平台功能也覆盖了面向设计师的造型设计,以及面向开发商的土地的可行性研究、拿地方案可行性等。

对于产品的未来,何宛余表示:“就产品来说,我们做的是住宅建设里面前20%的工作。纵向上,我们未来会逐步做到建设工作的30%、50%、60%;横向上,我们也会从住宅建设、办公楼继续拓展到商业广场等。”

没有核心创造力,模仿抄袭只是追随者

在公司成立之初,“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去更高效的协助建筑设计工作”是小库科技的初衷。而在何宛余看来,人工智能能够站在一个专业高度上,去协助人类做一些统筹性的建议和决定,从而帮助项目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

仅国内而言,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公司还是不多的,也因此,何宛余称自身团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正的竞争对手也还没有出现。

一般来讲,当一个行业已经打开了大门,后面会接连出现更多的同类企业。不过,对于竞争,何宛余并没有体现出特别的紧张感因为在其看来,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创造力”,是不是能够一直保持领先?是不是能够一直创造新的东西?

“虽然没有竞争对手,但是我们知道,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想follow我们。对此我们不担心,除非他比我们更有创造性,我才会将其视为竞争对手,若只是抄袭、模仿,我只能把他看作是一个追随者。”

目前,在产品推进方面,除了常规的品牌宣传之外,小库科技也在今年发起成立了一个“人工智能城市与建筑设计智库联盟”,其中,在多个城市,他们已经与当地多家设计机构打造了“人工智能联合创作中心”。

“我们希望把我们的能力给到这些研究机构,让他们用我们的产品,同时也能帮助自身进一步提升、完善产品。”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机器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