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项比赛看无人车十年发展
“第一年太艰难了,没人参赛,我们到处撒传单。当时来的外国人很惊讶,原来中国也有人做无人车。”回忆起10年前的第一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辛景民感慨万千,“只有4家队伍上路,剩下的车都是静态展示,根本动不了。场地是几百米乡村道路,有车直接把电线杆撞倒了。第二年在长安大学,撞断树,第三年郑老师在报纸上看到鄂尔多斯有个地方叫康巴什,是座新城,我们赶紧去联系,比赛第一次从封闭道路走向真实道路环境。第四年又转战赤峰的戈壁滩。”
辛景民口中的郑老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指导专家组组长。创办于2009年的智能车挑战赛是这项计划的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交流和验证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以赛促研、以赛促转。
11月16日至18日,第十届挑战赛在常熟如期举行。21支车队参加真实道路环境测试,22支车队参加离线测试。比赛中,西安交通大学与舜宇光学科技合作的“先锋号”拔得头筹,在17日的高架道路比赛中,它“堪称完美”地通过设有施工路障的高架道路与高架下无GPS信号的地面道路。“这辆车跑到高架桥下时,有一位志愿者想从正面给它拍个照,无人车在十几米远就观察到了,做了个点刹的动作,这说明他们的技术设计非常好!”郑南宁很兴奋。
10年赛事汇集了国内无人驾驶智能车领域的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郑南宁见证了点滴变化:“第一届人快走就可以追上无人车,第二届要小跑,第三届开始飞毛腿也追不上了。最近几年引入各种交通场景,无论理论探索还是走向真实世界,我们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预想。”据郑南宁介绍,今年的比赛有几大亮点:在去年引入有人驾驶干扰车辆的基础上,首次开展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混行测试验证,实现多辆无人车与多辆有人驾驶车辆的交互;在完善九宫格地区开源数字地图基础上,首次引入语义拓扑地图,开展无人车自然交互导航应用测试;首次以无人驾驶出行服务为背景,验证无人驾驶实际应用的技术成熟度。
在郑南宁看来,推动研究、培养人才,是比赛最大的意义,“一是促进科学家找到问题,把实验室成果放到真实环境去验证,寻找不足。二是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
谈到10年新起点,郑南宁表示“要热情但不狂热”:完全自主的无人车进入寻常百姓生活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无人车不能犯错,要和人、和云端自然交互,要应对道路安全甚至整个智能系统的安全,可用于机器学习的交通事故样本还太少,传感器、底层控制等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等,“不过,虽然距离无人车量产使用可能还需要二三十年,但在矿场、码头等特定场景和结构化环境中,无人车的很多技术已经落地”。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即日-5.15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安森美Hyperlux™ ID系列引领iToF技术革新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推荐专题
- 1 安森美:AMR移动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平地高楼起
- 2 非夕科技亮相ITES:表面处理、装配测试、视觉伺服......自适应机器人带来智造新范式
- 3 重磅 | “维科杯·OFweek 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入围名单揭晓!
- 4 大咖齐聚,智启新篇 |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圆满收官!
- 5 齐聚鹏城,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与您相约四月!
- 6 高光时刻!“维科杯·OFweek 2024 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 获奖榜单发布
- 7 蓝点触控闪耀2025深圳工业展力控技术赋能智能未来
- 8 iEi威强电荣获OFweek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卓越供应商奖,彰显智造硬实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