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人运动会用上电力机器人
当世界军人运动会遇到人工智能,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一些重要位置,首批20台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AI电力机器人开始代替电力巡检工人,在输变电和配电等环节“上岗”。这些融合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机器人,有哪些过“人”之处?它们能为这场体育盛会提供哪些保障?记者前往现场探访。
位于武汉汉口的塔子湖体育中心,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执行委员会所在地。根据军运会相关保障方案,这里也是最高保电等级的重点场馆。
在塔子湖体育中心配电中心,几名电力机器人正在岗位上“忙碌”。它们有的正沿架空轨道对电力设备进行巡查,有的在管道来回穿梭,采集各种数据信息……
“这种电力机器人采用暂态地电波加超声波技术,隔着厚厚铁皮也能读取设施内部温度,实现无盲区监测。它还搭载了高灵敏度传感器,比人工测量的数据精准。”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汉口配电运检室配电运检工谢娉介绍说。
在武汉220千伏宗关变电站,记者还看到一种能在地面自由移动的机器人,四轮造型有点像一辆“月球车”,“大眼睛”看上去有些“萌萌哒”。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大眼睛”电力机器人有着过人的“眼力”。很多肉眼觉察不到的变化,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它能在运动中对多个目标进行连续拍摄,通过分析图片数据及时发现故障并预警。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电力机器人收集到的数据在自动化系统后台进行汇总。后台具备类似大脑的AI判断和决策能力,一旦电网发生故障,能及时准确判断故障区域,并根据预设的策略协助检修人员快速恢复设备供电。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陈爽介绍,目前军运会电力保障项目进展顺利,预计6月30日前将完成所有配套电网项目。
陈爽说,军运会对供电要求的标准堪比北京奥运:不仅要确保在电网故障时,重要赛事区域“零闪动”继续供电,还要实现电压波动“零感知”、设备“零缺陷”、操作“零差错”、安全“零漏洞”。
以往,电力巡检人员必须深入现场不间断地进行巡检,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检测结果也可能因人工测量手段单一导致误差。
如今在AI科技推动下,传统“人海战术”正在向“智慧”迈进,人类“智慧”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随着电力机器人陆续“上岗”,一批电力工人从艰苦的环境中解脱,投入到技术创新和研发中,将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更多“智慧”。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泰科电子立即查看>> 创新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