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时代到来,我国机器人技术与人才问题逐渐显现!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逐渐被重视,机器人产业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契机。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市场得到国家的关注与青睐,相继出台各种政策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以此来实现产业自主创新,推动整体发展进程。
由于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实现从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迈进,机器人技术发展成为了我国新一代产业变革和技术发展的关键。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与市场前景的“诱惑”下,机器人成为了各行各业竞争的重点。
随着业内企业和跨界玩家持续展开积极布局,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细分领域的竞争越发激烈,特别是占据机器人市场半壁江山的工业机器人。受激烈竞争推动,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不断提速。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20年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达到了237068台,累计增长了19.1%,到2021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为136405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3.2%。总体来看,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较好。
同时,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方面,我国也加大研发力度,新松、大疆、埃斯顿、国辰机器人等企业在机器人应用场景、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持续加快进程,促使相关机器人产品商业化落地。
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作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发展热潮日益汹涌,却出现了阻碍因素打破了这个局面,人才短缺和核心技术给机器人产业发展拖了后腿。
一个行业的发展与壮大,一方面依赖于人才的支撑,另一方面则需要依靠核心技术研发与突破。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机器人领域各类人才资源日益匮乏,高新人才储备不足与人才流失问题愈显紧迫,解决这一困境已然刻不容缓。
面对严峻的人才短缺与技术瓶颈问题,我国要想推动机器人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人才培训、技术创新方面有良好的政策扶持。在人才短缺问题上,学校可以增加相关技术的课程,为我国储备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政府可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减少我国人才外流现象;企业可以举办机器人培训活动,促使职员可以实现从文字到实操的转变。在技术创新问题上,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促使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科研机构应当重点解决“卡脖子”问题,在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当前,以腾讯、科大讯飞等为主的企业已结合国家政策开始建设人才培训班与科研技术班,以此来维持企业在市场发展过程的优势。人才培养与核心技术研发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企业要想保持优势地位,就必须持续弥补人才与核心技术缺口。未来,在攻克人才短缺与核心技术缺失这两大难关后,我国必将在国际机器人市场上拥有优势地位。
来源:智能制造网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独家深度】2025年中国机器人激光雷达行业市场调研
- 2 人形机器人革命,NVIDIA如何破局?
- 3 《2025机器人+应用与产业链新一轮加速发展蓝皮书》电子版限免下载!
- 4 用信步工控主板,当行业冠军,“天工”机器人马拉松夺冠!
- 5 纤尘不染|新时达众为兴洁净型SCARA机器人新品重磅发布
- 6 MOONLIGHT 玄晖成为全球首款获得 CE+ETL双认证的力控型并联机器人
- 7 信步科技发布具身智能开发平台HB03,实现机器人“大、小脑融合”
- 8 【展商推荐】意优科技: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研发与生产
- 9 MiR 发布最新电子书,揭示AMR 革新医院物流全流程
- 10 智同科技举行总部基地奠基仪式:以匠心筑基,与时代同行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