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出货量65749台,工业机器人难抵疫情影响
2022年一季度,虽有疫情紧张等多种不利因素,但工业机器人市场依旧交出了不错的成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102496套,同比增长10.2%,增速虽有放缓,但实际增长依旧可期。
而MIR DATABANK数据表明,2022年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达65749台,同比增长20.5%。
此前工信部表示,一季度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开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去年四季度2.6个百分点,延续了稳定恢复的良好势头。
新能源汽车成增长最强动力
从行业需求来看,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半导体、医药等新技术行业需求较为旺盛,而3C电子、家电、食品饮料等行业受消费不足多种因素影响,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所减弱。
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谓一枝独秀。一季度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百万,同比均增长1.4倍,涨势迅猛,相应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大幅增长。
根据国务院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在2025年达到20%,而2021年市场渗透率已达到13.4%,较上年提升8个百分点,增长非常迅猛,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里,将依旧是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建设的高峰期。
新能源汽车在产业链以及整车结构上,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让制动系统、电控系统、驱动系统等上游供应链市场也随之发生变革,给了工业机器人新一轮的市场增长机遇。
资料显示,2021年应用于汽车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在6万台左右,而新能源汽车相关应用数量超过了一半,并且随着渗透率的增加,与新能源相关的份额还在持续提升,成为工业机器人增长的最强动力。
涨价潮不可避免
自2021年起,工业机器人市场涨价声音就此起彼伏,不过当时还主要局限在外资品牌,等来到2022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也有些等不住了。
不久前,汇川技术率先宣布,对全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进行价格调整,涨价约5%-8%,已于4月15日开始生效,随后诸多国产企业也都开始意动,如工控领先企业禾川科技紧跟着发布了涨价公告。
追究涨价原因,可以分为内外两个部分:
一方面,外部不确定风险增加。缺芯潮持续、原材料上涨、供货周期延长等因素,让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成本持续走高,原本的售卖价格已经难以承受;此外,疫情、封控、战争、制裁等不确定风险,对工业机器人市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目前涨价的都是头部企业,它们已经构建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与客户,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在市场普遍涨价的大环境下,可以选择涨价以平衡盈利压力,而不会流失太多客户,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都选择了一定程度上的涨价,同时还有禾川、西门子、欧姆龙三菱等一众上游企业早早宣布调整价格,可以说,这一波工业机器人涨价潮是无法避免的了,当然,也会有企业选择自己承受压力,趁此机会扩大占据更多的市场。
涨价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好的方面,可以改善营业情况,保证企业的资金链正常,坏的方面,则是削弱价格优势,降低国产机器人的竞争力,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度,是一件需要仔细思量的事情。
二季度市场或将有所萎缩
事实上,一季度的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延续了2021年的稳定恢复趋势,受供应链的影响,2021年下半年很多货期都大幅延长,订单迟迟不能交付,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的出货不少是在交付去年三、四季度的订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为50.2%,还在景气区间,而3月份,PMI却跌到了49.5%,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回落明显。
同时,3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均降至收缩区间,意味着供需两端同时收紧,疫情的影响延续到现在,可以预见二季度的市场会出现明显萎缩。
目前,国家也在出台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比如刚刚在上海开设了600多家的复工“白名单”,希望尽快复产复工。这一波疫情若是能在一两月内得到控制,三季度市场或将迎来反弹,得到恢复性增长。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2日火热报名中>>>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即日-0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