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布培育智能机器人产业计划,到2025年产值达160亿元
6月6日,深圳市工信局、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简称《计划》)。
《计划》提出四大目标:一是产业规模跃升,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其中无人机产业增加值达到百亿级规模,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实现快速增长。
二是创新能力提升,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产品精度、可靠性、平均寿命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增1个省级或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20家企业技术中心。
第三,产业应用拓展上 ,组织实施一批电子信息、汽车、教育、安防、物流等领域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培育形成一批智能机器人深度应用案例,实现智能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第四,产业生态优化,打造一批检测认证、标准制定、知识产权运维等公共服务平台,智能机器人配套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智能机器人高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计划》提出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示范应用推广、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支撑能力建设等四大重点任务,并提出核心零部件与系统集成自主创新工程、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工程、智能机器人示范应用工程、智能机器人云化协同工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质量品牌提升工程、知识产权与标准体系建设工程等七大重点工程。
其中,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计划》提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组织实施“揭榜挂帅”专项,围绕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开展机器视觉、自主导航、语音语义识别、自主避障等智能技术研究,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加强飞行控制系统、图像传输系统、传感器等无人机(船)关键技术与部件研发,提升无人机(船)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在核心零部件与系统集成自主创新工程方面,《计划》提出整合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开展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加强高端六轴多关节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围绕小批量订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需求,积极研发人机协同作业的新一代机器人。在服务与特种机器人领域聚焦传感器、芯片、执行器等开展技术攻关。在无人机(船)领域开展激光雷达、可见光传感器、多光谱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智能无人系统传感器向高性能、小体积发展。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独家深度】2025年中国机器人激光雷达行业市场调研
- 2 人形机器人革命,NVIDIA如何破局?
- 3 《2025机器人+应用与产业链新一轮加速发展蓝皮书》电子版限免下载!
- 4 用信步工控主板,当行业冠军,“天工”机器人马拉松夺冠!
- 5 信步科技发布具身智能开发平台HB03,实现机器人“大、小脑融合”
- 6 MOONLIGHT 玄晖成为全球首款获得 CE+ETL双认证的力控型并联机器人
- 7 【展商推荐】意优科技: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研发与生产
- 8 纤尘不染|新时达众为兴洁净型SCARA机器人新品重磅发布
- 9 MiR 发布最新电子书,揭示AMR 革新医院物流全流程
- 10 智同科技举行总部基地奠基仪式:以匠心筑基,与时代同行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