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其它机器人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正式退市!百年巨轮沉没

“新时代的东芝”,还能等来新时代吗?

被誉为“日本制造之光”的东芝,旗下产品涵盖白色家电、电力设备、医疗器械、交通设备、核反应堆、半导体、电脑等众多领域。

许多人的第一台电视、第一台电脑、第一个U盘,都来自东芝,“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这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也是许多人关于东芝的“90记忆”。

而在2023年12月20日,这家百年巨头正式退市,终结74年的上市历史。

唏嘘的同时,几经浮沉的东芝,也是日本制造兴衰史的缩影:从战后快速崛起到70年代巅峰绝顶,再到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步履蹒跚……

不难看出,在这个充斥新技术、新模式的时代,曾经的制造巨头已非同日而语,靠着“古老功绩”残喘的企业,若不抢抓、稳抓、准抓机遇,终会被巨浪拍下……

01 百年巨头的兴衰史:

1875年,明治维新中的日本,一间修理店兼工厂在东京银座开业,而这也是如日中天的东芝帝国“梦开始的地方”。

作为日本领先的科技公司,东芝已读创造出许多“日本首创”:第一台雷达、第一台晶体管电视、第一台微波炉、第一部彩色影像电话、第一台DVD……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1985年东芝研发的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T1100,外形小巧玲珑,成为移动办公的先驱。

1996年,东芝曾以530亿美元的营收,高居《财富》500强第32名,可见当年辉煌。 

白色家电也成就了东芝在日本的“国民品牌”地位。20世纪70年代起,东芝与松下、夏普并称为“日本白电三巨头”,其洗衣机、冰箱、电视,深受民众喜爱。

除此之外,东芝更是日本经济命脉的重要一环。作为重工业巨头,东芝涉足核能、基础设施、运输、电力等多个领域,技术装备水平世界领先,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堡垒。

然而,风光无限的制造“巨无霸”,却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归根于五大致命伤。

核电后遗症难消

2006年,东芝不惜天价,耗资54亿美元收购了西屋电气77%的股份,并在之后将金额追加至70亿美元。收购之初获得大批订单,东芝欣喜若狂,业界也认为坐拥两大主流反应堆技术将改写核电历史。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东芝核电业务陷入亏损。紧接着,2011年3月,东芝承建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地震发生泄漏事故,全球核电市场陷入低迷,东芝面临赔偿、停工、信任危机的全面冲击。

这场豪赌不仅让东芝“断臂”,撒出去的70亿美元没有收回,反而亏得更厉害,也让其错失了后来风起云涌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财务造假穿心

2015年2月,东芝爆出长达7年,涉及4部门、连续3任社长的巨额财务造假丑闻。

调查发现,2008至2014年这段时间,东芝通过重复计算广告费和物流费用、模糊零部件成本等手段,虚增了约1500亿日元的利润,相当于这七年间利润总额的3倍。

精心营造的虚假繁荣被戳破,东芝上百年建立起来的品牌信誉毁于一旦,东芝股价腰斩,多名高管引咎辞职,市值一度缩水了40%,财务窟窿更是高达1万亿日元,从此一蹶不振。

低迷难复振

对于任何实业公司而言,业绩的持续性最关键。

然而,自2011年开始,东芝的营收就显示出明显的下滑态势——2022年时,其营收更是骤降至约297亿美元,不及峰值的三分之一。

这一现象几乎贯穿了东芝的所有业务板块,无论是核心盈利点如核电、半导体,还是白色家电、办公设备等服务性板块,个个难逃厄运。

产业低迷持续的结果,就是现金流日渐枯竭,最后只能选择“投降”。

分分合合难破局

财务造假事件后,东芝的信誉与股价便节节败退、雪上加霜。为止血,其不得不开始大刀阔斧拆分割肉:

2015年,将图像传感器业务以190亿日元卖给索尼;

2016年,将家电业务80.1%股权卖给美的,将医疗系统卖给佳能;

2017年,将主营电视机的东芝TVS的95%股权以129亿日元卖给海信;

2018年,将80.1%电脑业务股权以3600万美元卖给夏普......

然而,这些举措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止血”效果,反而导致东芝的业务版图被进一步切割,原有的产业辐射效应严重弱化,整体实力愈发衰竭。

救命稻草也折断

2018年,为了自救,东芝将其最具竞争力的存储器芯片业务以18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贝恩资本等企业联盟。

这原本是东芝最后的“救命稻草”。

可这一次“救命稻草”也没能起到任何效果。根据财报,东芝仍在亏损,仅2023上半年净亏损就高达521.4亿日元(约26亿人民币)。

而除了时代的残酷,东芝的失策也应当为其衰败负责。

在步入21世纪后,东芝正面临产业转型的选择。然而,它在弃低追高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

比如,随着日本家电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日渐式微,东芝不得不将包括白色家电事业在内的大部分低附加值业务进行剥离,而与此同时它又积极攻入半导体与核电等高技术壁垒领域。

但世事难料,这两项本为其厚望的新兴业务却也落入泥沼:前者遭遇韩国、台积电、三星等后来者的猛烈追赶,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而后者更是在福岛事故的严重打击下名存实亡。

尤其值得反思的是,尽管东芝在许多前沿技术上曾经独占鳌头,但由于内部决策失灵,这些创新成果最终都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

比如,早在1984年,东芝研发主任舛冈富士雄研发出NOR闪存芯片。然而,当时东芝并不看好这一新技术,反而将DRAM作为战略核心。这直接导致其错失了全球半导体技术革新的先机,反被英特尔等后来者夺得。

类似的还有2007年,舛冈富士雄提出潜力更大的NAND闪存概念。但由于团队主管离世,这项发明再度被束之高阁,最终成为了三星崛起的垫脚石。

02 东芝的机器人野心

纵观东芝发展史就会发现,对于业务之外而大家都在做的东西,东芝总有一种“重在参与”的感觉。

靠精密机械发家的它,在机器人领域也是如此,有野心但没尽全力,成果也差强人意。

东芝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SCARA机器人、垂直关节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而SCARA机器人是它的扛鼎之作。 

东芝的SCARA机器人,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刚性、设计紧凑、适用于多种支持工具等优势,而新型SCARA机器人THE400则与对精密确度要求较高的电子设备、汽车零件等组装和检测工序非常适配。

在消费级机器人方面,东芝也有涉猎。

2016年,东芝推出了其首个“多语”人形机器人Junko Chihira,作为一家百货商店的前台工作人员,可使用日语、英语和中文,其外形与人类极为相似,并且实现了机器人皮肤的真人触感。

同年,东芝还推出了一款在外形上像蝎子一般的机器人,用于调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危险区域,它能在辐射高达1000希沃特的环境下工作,而这种辐射强度在几秒钟内就能致人死亡。借助这种机器人,人类得以在极端危险环境中开展工作。

在物流领域,东芝今年还投资中国的机器人公司——苏州牧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加强物流解决方案业务的价值链。

……

东芝的“机器人情结”未能换回公司的生机。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这毕竟不是东芝的核心业务,对公司整体的推动作用也有限。更像是巨头式微后的一点“自娱式”表演。

03 结语

东芝的百年兴衰历程充满传奇,更具轶事与反转。

但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万物皆可互联的时代里,许多没有跟上时代脚步的企业,也在面临转型危机。

当公司超过一定规模后,维持运作便需要不断融入新的资源,可创业时诞生的经营方式与机制,往往成为这些资源“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瓶颈。

因此,东芝最终难逃退市的根源,还是因为在这个进化极速的时代,其转型升级始终未完成。

时至今日,东芝这张日本制造的“老名片”,也只能任其在历史长河中沉浮,任由后人去诵读它的兴衰与教训。

但这张名片上的字迹,同样在提醒着后来者,进化是企业立业之本,停滞是销声匿迹之道。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机器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