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其它机器人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马斯克又“画饼”:年产1亿台Optimus,市值超30万亿?

北京时间6月14日凌晨,在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CEO埃隆·马斯克再次“口出狂言”,表示公司未来市值可能超过当今全球最有价值公司的10倍。

截至发稿,如果按照苹果的3.29万亿美元的市值计算,特斯拉市值将有望破突破33万亿美元大关。

无疑,创办了PayPal、Space X、特斯拉等知名公司,引领全球电动汽车革命的马斯克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与此同时,他的高调作风与“画饼割韭菜”也饱受诟病,因为马老板吹下的牛实在是太多了……

截至发稿,特斯拉6月14日股价增长2.92%,为182.470美元/股,总市值5819亿美元。暂不说33万亿,就连“5年内市值超10倍”的目标可能都很难实现。

而这一惊人预测背后,是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的豪赌。

马斯克表示,2025年公司将开始“限量生产”Optimus,用于斯特拉工厂内部产线。并且他还预测,到明年,特斯拉将拥有“超过1000个,甚至可能达到数千个”Optimus机器人运行。

也就是说,特斯拉需要在2025年年产上千台人形Optimus,并将其放到产线上运作,而截至前几日的爆料,目前仅有2台Optimus在工厂执行生产任务。

他还进一步指出,未来有朝一日,人形机器人年产量将达10亿台,特斯拉将占其中至少1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年产1亿台,而人形机器人数量也将达100亿至200亿,已超人类。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还在早期阶段,但未来将有非常多机器人,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人类,机器人计算能力更强,生产效率也高于人类。目前Optimus还没有非常强的智能,但已有足够的智能完成无聊、重复、危险、人类不愿意做的工作。”

马斯克的“巨饼”,固然源于其对这项颠覆性技术的看好,但作为已有众多成功案例背书的CEO,他的判断也显然也建立在商业盈利模型之上。

饼虽大,但如果是马斯克,也能吃得下。

马斯克表示,如果Optimus的生产成本下探到为1万美元,那将以2万美元的价值出售。

在1亿台年产量、10%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特斯拉每年可从Optimus业务获利1万亿美元。而即便按20倍市盈率计算,仅凭Optimus一项,特斯拉的市值就将超过20万亿美元,加上汽车等其他业务线,33万亿美元的暴涨市值预期,就不再是“疯言疯语”。

根据特斯拉官方消息,公司已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厂部署了两个Optimus原型机,执行如分拣电池单元的生产任务。不过,从公开的视频资料来看,Optimus离能执行自主活动的“通用智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Optimus在硬件设计上走在了行业前列,并且能够利用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优势,进行持续训练与强化学习,在模型的端到端运行上有着独特优势。

一直以来,业务拓展和技术路线十分彪悍。除了主流的汽车和电池业务,它还在自动驾驶、AI芯片、航天航空、人脑植入等多个领域进行布局。因此,人形机器人其实很好地贴合了特斯拉一贯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马斯克自上而下都在大手笔投入。从2022年第一款概念机Optimus亮相,到今天进入工厂“打工”,时间仅过了2年。而在近日,特斯拉在裁员风波后也在人形机器人团队招募大量AI/机器人顶尖人才,并在多个部门开放了相关职位。

因此,尽管目前的Optimus看上去还比较“原始”,但它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进化基因”,较笨拙的初登场已经进步了太多,若持续投入突破,那是真正的未来可期。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预期,许多业内专家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进入商业落地的关键时期,兵有望在未来5-10年内迎来爆发式增长。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围绕Optimus的竞争者们就已陆续亮出了自家的“军火库”,其中包括英伟达、波士顿动力、OpenAI等国外科技巨头,而国内的优必选、达闼、傅利叶等公司也紧跟发力。

这些机器人也并非仅停留在展示概念的层面。

Figure AI就已与宝马签约进厂、波士顿动力也与现代等车企合作,将人形机器人部署在实际的工业生产线上;优必选的Walker S已经进入蔚来和东风柳汽的车间执行检测、装配等工作;小米CyberOne也即将在其自家汽车工厂落地实践……

未来,一旦通用人形机器人能够高质量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将带来深刻的生产变革。而那些涉及简单劳作的行业将最先迎来“机器人红利”。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各家机器人公司追求先在工业制造场景落地,因为这些流程性强、规范性高的场景,极大降低了训练的难度。相较之下,复杂多变的自然场景,对机器人的认知要求更高,任重而道远。

综合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虽然被寄予厚望,但目前尚处在孕育阶段。从概念机到初次落地,再到产业化,需要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

就以马斯克宣称的“1亿台年出货量”和“万亿美元年利润”来说,从当前行业的发展基础来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为时尚早。

以年产量论,截至202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也仅有百万台。要实现1亿台的年产能,除非有革命性突破,否则即使打个折扣,十年内恐怕也难以企及。

以年利润论,马斯克预期每售出一台2万美元的机器人,利润为1万美元。而根据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常规定价,高端专业的人形机器人动辄十几万美元,如果真能做到2万美元的出厂价,无疑将对整个产业生态构成巨大冲击和挤压。

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马斯克此番豪言更像是“给投资者打鸡血”。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特斯拉需要为股东描绘宏伟的蓝图,制造期望值,从而维系公司高昂的估值。因此,马斯克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描述,未必需要过于拘泥于细节,而更多是抛出一个让人兴奋的愿景。

科技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是那句话,虽然期待,但也任重道远……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机器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