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和机遇分析
多重难关需要攻克
“目前,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中,存在研究基础技术多,研究应用技术少,研究整机多,研究关键部件少等现象”,孙增圻教授告诉记者,“因此其成果和产品出现了原型样机多,实际应用少,引进国外机器人多,引用国产机器人少等现象。”
虽然经过“七五”、“九五”和863攻关计划的支持,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已取得较大进展,市场也渐趋成熟,但真正能用在生产上的还是国外产品比较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比较晚,中国目前还缺乏整体核心技术的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则很少,另外国内机器人的价格优势也不是很大。”孙增圻教授表示。
正如孙教授所讲的那样,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要获得发展就需要解决机器人的关键共性、高附加值基础部件等国产化问题。现在,一批企业和研究机构相结合,开始加强机器人技术中间件和机器人技术与信息等前沿技术结合的研究,应用机器人技术对传统的机械装备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开发出新型的机器人智能装备。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一些关键领域开展攻关,其中包括,面向机床制造业的高精度、智能化、复合化工作母机及关键功能部件。
只有将机器人技术和需求结合起来,才会不断诞生各种特殊功能的专业机器人或智能机器,现已有采矿机器人、核工业机器人、食品工业机器人等各种类型,发展重点开始向危险恶劣环境机器人、医用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方向转移,趋向于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于集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实现特种机器人的跨越式发展,推进了工业机器人产品的系列化及工程应用,并成功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直接为国民经济服务。”孙柏林研究员认为。
迄今为止,第三代机器人尚未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普及时代。除了技术上的难点,这代机器人造价高昂,结构过于精巧,容易损坏难以修理,是普及和推广的难点。制动器和传感器技术也是制约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动器用于控制机器人的移动,但目前的制动器不是制动能力欠佳、体积太大就是噪音太高。虽然有科学家提出“人造肌肉”的解决方案,但在掰手腕测试比赛中,“人造肌肉”的力量还抵不过年轻女孩。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2日火热报名中>>>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