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国产化是未来趋势 但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公共安全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平台和模块化核心部件等四大方向。在政策扶持下,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巨大需求也引得国际自动化巨头为此垂涎,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将会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同存的时代。
截至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四大巨头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德国库卡都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及合资公司,四大企业已占国内市场比重高达70%左右。虽然我国大学生能够获得全球智能机器人比赛冠军的殊荣,但在制造领域,依然是瑞士、日本、德国等海外企业的天下。
我国企业的诸多劣势:
第一,低端技术水平有待改善。机器人制造包括整机制造、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以及减速器等方面,控制系统及减速器的核心技术仍由国外企业掌握,国内企业只能发挥“组装”优势,将已接近成品的各部分模块组合到一起。并且许多零部件的缺失使得国内企业在拓展产业链条方面颇受挚肘,而高昂的进口费用也极易威胁企业的生存状况。
第二,产业链条亟待充实与规范。与其他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情况不同,机器人制造主要集中在民营范围,产能规模自然不能比拟航空航天等产业,研发成果也无法在有利平台得到展现。可想而知,国资不足是国产制造的最大劣势,而缺乏国企的规模管理导致产业链条过于松散,从而无法集群式发展。而主流的工业机器人领域,配套产业及设备的集群效应才是机器人制造的关键。只有具备完善的产业链条,盈利空间才能得到提升。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泰科电子立即查看>> 创新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