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10日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立即报名 >>>
限时免费下载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立即下载 >>>
中国机器人市场已趋成熟 本土品牌急待突破(图)
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
而替代工人的,将是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过去一两年,工业机器人也是中国产业热点之一。11月6日,申银万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下称申万投资)马龙官在第二届中国工业机器人高峰论坛上称,过去几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增速一直在30%以上,以后会增长更快,“在未来10年,这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
外资也在加速进军中国机器人市场。库卡机器人(上海)首席运营长邹涛透露,2011年、2012年,该公司在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增速基本都是一倍以上。“中国每万产业工人拥有机器人数上升到100多问题不大,市场空间巨大。”德国库卡(KUKA)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之一,其他三家是瑞士ABB、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每万名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平均为55台。在韩国、日本、德国等机器人使用比较普遍的国家,这一数量为250-350台,在美国、意大利、中国台湾,这一数量为150台左右,而中国大陆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只有21台,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差8-10倍。
根据日本、韩国的经验,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左右时,机器人的应用开始出现快速增长,而中国已到这一时点。申万投资称,未来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总需求将达到167万-300万台,这是几千亿元的市场规模。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2005-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2012年底中国超越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占全球市场15%。
“目前中国是库卡最大的海外市场,去年占据了库卡全球20%的市场份额。”邹涛说,年底即将投产的库卡机器人上海松江工厂将生产两款机器人产品,明年规划产能3000台,2015年达到5000台,“上海工厂的建成把我们的交货周期从18周左右缩短至8周左右。”
上海目前是国内最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有几十家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和多家外企中国总部;计划到2015年力争机器人与其相关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到2020年争取达到600亿-800亿元。
中国本土的机器人制造水平仍有待提高。科技部“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TR服务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田苗在前述论坛上透露,国产机器人的可靠性较外资品牌仍有很大差距,其寿命只有8000小时,而外资品牌可以达到5万-10万小时,主要在于主要传动结构件的精度上存在缺陷。
眼下,从机器人本体到关键零部件,中国80%~90%的核心部件需要进口。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泰科电子立即查看>> 创新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