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爆发年:国产机器人的“悲”与“喜”(图)
再加上中国一直没有形成真正的自主品牌或是具备一定规模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发展速度慢、核心技术薄弱、市场份额和附加值较低等“硬伤”。国外企业追求技术领先,让自己的产品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制造中不可或缺。而国内大部分企业大都关心如何将企业做大,动辄是几千人、上万人的规模。且主要是靠价格和数量取胜,缺乏核心技术。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提高,这些制造企业的利润会越来越薄,竞争力也会越来越低。
再者,我国机器人起步比国外晚,相对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展机器人的日本等国家,中国本土企业直到2000年以后才真正开始切入这一产业,在起跑线上我们就已经是落后国外几十年了。目前国内机器人技术包括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在内的技术都亟须提升。金模工控网首席研究员罗百辉介绍说,我国企业在减速器这一机器人关节部位的关键元器件普遍依赖于进口,这让我们整体上与国外先进水平至少还有一二十年的差距。
国家政策助行 国产机器人或逆袭
为了重塑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为自动化道路打开大门,2012年国家出台《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其中对“工业机器人”有专门的阐述: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泰科电子立即查看>> 创新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