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中国国情 中国机器人产业如何“草根”逆袭
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措施
1、大力发展核心部件
虽然我国在工业机器人相关零部件方面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无论从质量、产品系列,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长期依赖进口。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跨越发展,离不开强大技术的支撑。因此,一方面要针对现有技术进行梳理,加大培育自有核心技术的力度,保证核心技术的自有知识产权化,避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主动引入对产业发展有利的国外先进技术,形成完备的相关技术供给渠道,保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规范产业化的发展
伴随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的迅猛增长,实力良莠不齐的企业纷纷进入工业机器人生产市场,势必造成质低价廉的恶性竞争;虽然我国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但现行的体制造成研究形式上过于独立封闭、内容上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造成重复研究与时间、经费的浪费;多数企业热衷于大而全,一些关键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纷纷转入整机的生产,难以形成研发、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链。因此,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有待规范。
3、建立完善的研发及产业化政策
尽管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国家有多个项目涉及机器人领域,但行业仍未建立起有效的公共技术平台以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功能部件的研究与突破,产业化进程也难以推进,研发与产业化方面的激励政策尚需细化完善。
4、拓展机器人的产业应用领域
除了提升产业技术促进发展之外,拓展下游应用也是推动产业前进的有力武器。因此,政府一方面需要针对产业链核心环节进行提升,调动整条产业链协调运行,促进产业整体环节增值;另一方面可挖掘当地传统领域的需求,拓展产业应用,合理适配行业需求,进一步加强产业生命力。
值得注重的是,各地政府需结合本地现状,在保证逐步扩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避免带来污染。因此,一方面,力争选择具有高价值、高技术,能够在短期内达到一定产值水平的细分产业重点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在保证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当地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过程中要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产业绿色发展。
但OFweek机器人网认为,只做这些还不够。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总量全球第一,就业始终是头等大事。机器换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水平,同时这也会造成机器人抢走了人类的工作,造成大量人员失业。另外劳动从业者也要机器学习相关知识,紧跟时代步伐,跟不上时代的人,终将被淘汰。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6月13日立即参评>> 【评选】维科杯·OFweek2025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行业年度评选
-
6月13日立即参评>>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6月13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届)人工智能行业年度评选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1日免费预约>> OFweek 2025具身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大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 1 人形机器人革命,NVIDIA如何破局?
- 2 《2025机器人+应用与产业链新一轮加速发展蓝皮书》电子版限免下载!
- 3 【展商推荐】意优科技: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研发与生产
- 4 用信步工控主板,当行业冠军,“天工”机器人马拉松夺冠!
- 5 信步科技发布具身智能开发平台HB03,实现机器人“大、小脑融合”
- 6 MOONLIGHT 玄晖成为全球首款获得 CE+ETL双认证的力控型并联机器人
- 7 MiR 发布最新电子书,揭示AMR 革新医院物流全流程
- 8 谁将成为行业榜样?维科杯·OFweek2025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行业年度评选邀您参与!
- 9 【展商推荐】意优科技:专注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研发与生产
- 10 【展商推荐】因时机器人:专注于微型精密运动部件研发制造和伺服控制技术突破创新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