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没有那么美 机器换人需正视六大难题
问题五:中国的人才培养和研发模式不科学
造成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原因是,虽然中国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但是各家研究过于独立封闭,机器人研发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同一技术重复研究,浪费大量的研发经费和研发时间;国内多数企业热衷于大而全,一些具有较好的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基础的企业纷纷转入机器人整机的生产,没能形成工业机器人研制、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链。
问题六:机器换人“一窝蜂”让人担忧
如果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却急吼吼地引进价格昂贵的先进设备,能合算吗?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无业可就,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机器换人”,出发点是为了什么?这几年,东部沿海一些加工业较发达而人力资源又相对紧缺的地区,用工荒愈演愈烈。于是,这些地方因势利导推动了“机器换人”。此举对解决用工荒、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转型升级,无疑大有裨益。
不过,对于工业基础薄弱、大量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的地区,一窝蜂地搞“机器换人”,合适吗?窃以为:很值得商榷。
我们知道,企业发展,首先要虑及成本。就生产成本而论,如果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却急吼吼地引进价格昂贵的先进设备,能合算吗?此外,就社会管理成本而论,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无业可就,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当然,机器换人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就业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扩大就业,须臾不能放松。近些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很多地方适时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有的种田大户,一家耕种了全村土地,农村大量的劳动力释放了出来。东部沿海一些工业发达地区,随着“机器换人”的推进,用工越来越少。如此两相夹击,中西部一些地方的就业矛盾就日益凸显。
这些年,不时听人喊“减员增效”。试想一下,如果社会财富没有大的增加、经济总量没有大的提高,减人后,就算企业的效益上去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社会贫富悬殊越拉越大、社会治安越来越差,到头来,我们的行政成本不是越来越高吗?
因此,我们提倡条件具备的地区,适时推动“机器换人”。同时,还要劝告那些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多考虑考虑就业岗位、考虑考虑民生,才是当务之急。
总体看,机器人产业值得培育,但难以在短期内成为支柱。毕竟,机器人的价格依旧相对高昂,中国的人口红利还没有消失,多数企业没到非用不可的地步。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