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没有那么美 机器换人需正视六大难题
问题五:中国的人才培养和研发模式不科学
造成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原因是,虽然中国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但是各家研究过于独立封闭,机器人研发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同一技术重复研究,浪费大量的研发经费和研发时间;国内多数企业热衷于大而全,一些具有较好的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基础的企业纷纷转入机器人整机的生产,没能形成工业机器人研制、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链。
问题六:机器换人“一窝蜂”让人担忧
如果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却急吼吼地引进价格昂贵的先进设备,能合算吗?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无业可就,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机器换人”,出发点是为了什么?这几年,东部沿海一些加工业较发达而人力资源又相对紧缺的地区,用工荒愈演愈烈。于是,这些地方因势利导推动了“机器换人”。此举对解决用工荒、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转型升级,无疑大有裨益。
不过,对于工业基础薄弱、大量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的地区,一窝蜂地搞“机器换人”,合适吗?窃以为:很值得商榷。
我们知道,企业发展,首先要虑及成本。就生产成本而论,如果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却急吼吼地引进价格昂贵的先进设备,能合算吗?此外,就社会管理成本而论,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无业可就,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当然,机器换人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就业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扩大就业,须臾不能放松。近些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很多地方适时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有的种田大户,一家耕种了全村土地,农村大量的劳动力释放了出来。东部沿海一些工业发达地区,随着“机器换人”的推进,用工越来越少。如此两相夹击,中西部一些地方的就业矛盾就日益凸显。
这些年,不时听人喊“减员增效”。试想一下,如果社会财富没有大的增加、经济总量没有大的提高,减人后,就算企业的效益上去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社会贫富悬殊越拉越大、社会治安越来越差,到头来,我们的行政成本不是越来越高吗?
因此,我们提倡条件具备的地区,适时推动“机器换人”。同时,还要劝告那些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多考虑考虑就业岗位、考虑考虑民生,才是当务之急。
总体看,机器人产业值得培育,但难以在短期内成为支柱。毕竟,机器人的价格依旧相对高昂,中国的人口红利还没有消失,多数企业没到非用不可的地步。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6月13日立即参评>> 【评选】维科杯·OFweek2025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行业年度评选
-
6月13日立即参评>>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6月13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届)人工智能行业年度评选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1日免费预约>> OFweek 2025具身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大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 1 人形机器人革命,NVIDIA如何破局?
- 2 《2025机器人+应用与产业链新一轮加速发展蓝皮书》电子版限免下载!
- 3 【展商推荐】意优科技: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研发与生产
- 4 用信步工控主板,当行业冠军,“天工”机器人马拉松夺冠!
- 5 MOONLIGHT 玄晖成为全球首款获得 CE+ETL双认证的力控型并联机器人
- 6 MiR 发布最新电子书,揭示AMR 革新医院物流全流程
- 7 谁将成为行业榜样?维科杯·OFweek2025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行业年度评选邀您参与!
- 8 【展商推荐】因时机器人:专注于微型精密运动部件研发制造和伺服控制技术突破创新
- 9 【展商推荐】意优科技:专注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研发与生产
- 10 市占率超70%领跑人形机器人赛道!国产六维力传感器突围 获智元/小米等头部客户批量应用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