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报告:服务机器人技术发展与挑战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正在被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从长远来看,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增速会远高于工业机器,智能服务机器人蕴藏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届机器人与生活高端论坛”于2015年4月18日在广州万科云RobotX咖啡馆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器人公司创始人、机器人方向科研院校代表、机器人领域投资人齐聚一堂,全面探讨了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最进技术进展与市场动向。
在论坛上,国家科技部《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技术政策白皮书》编制专家组成员刘治教授对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和挑战进行了介绍。
机器人发展的三个阶段
机器人集新材料、机械、微电子、传感器、计算机、智能控制等多学科于一体,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机器人的整个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示教型工业机器人。50年代末至90年代,示教型工业机器人需要使用者事先教给它们动作顺序和运动路径,通过离线示教过程不断地重复这些动作。这类机器人目前大量应用于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自动线上。
第二阶段,自适应型工业机器人。90年代以来,此类机器人在生产企业中的台数逐年增加。该阶段工业机器人已经配备了丰富的传感系统,能获取外界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
第三阶段,智能服务机器人。人们对机器人服务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车间加工和单向信息传递。如何使仿人智能机器人真正具有人类的运动方式、学习以及感知能力,已成为仿人智能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的重要问题。
机器人将在三大方面替代人类
刘治认为,机器人的应用主要在“人干不好的”、“人干不了的”和“人不愿意干的”三个方面。
过去,在汽车生产线上,工人天天拿着很重的焊钳,一天焊几千个点,重复性的劳动,很累又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在这些人干不好的领域,机器人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随着劳动力解放潮流的到来,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而在太空、月球、海洋;有毒、有害、高温等危险的环境;微观环境,如人体内等是人类干不了的区域,特种机器人的出现弥补了人类在这片区域的空白。
随着新生代员工就业观念的改变,很多人不愿意再从事那些服务性很强的行业,服务机器人就顺理成章地走上了由构想到现实的道路。
服务机器人现状和研究成果
服务机器人可分为两类即家用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包含教育娱乐机器人,助老助残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护理康复机器人等,专业服务机器人包含特殊用途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抢险与应急救援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公共安全机器人等。
服务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和危险作业领域、家庭和社区服务领域、助老助残、医疗服务领域、教育娱乐领域等。
刘治认为服务机器人的核心共性技术分为感知、认知和执行三个层面。
感知关键技术包括无线传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姿态识别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等;
认知关键技术包括视觉理解技术、语言理解技术、情感识别技术、手势识别技术、行为识别技术、学习与记忆技术等;
执行关键技术包括实时控制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机构关节技术、路径规划技术、仿生机械技术、关节驱动技术等。
服务机器人从兴起到现在,也经历了不短的时间,其在学术成果,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上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仿人机器人ASIMO,Google的无人车,运输机器人“大狗”(Big Dog),自我保持平衡的机器人Petman,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反恐排爆机器人Andros系列,仿人类表情机器人“HRP-4C”和教学研究用机器人NAO等都是较为出色的服务机器人。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泰科电子立即查看>> 创新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