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其它机器人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机器人产业报告:服务机器人技术发展与挑战

2015-04-22 07:21
来源: 机器人网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正在被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从长远来看,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增速会远高于工业机器,智能服务机器人蕴藏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届机器人与生活高端论坛”于2015年4月18日在广州万科云RobotX咖啡馆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器人公司创始人、机器人方向科研院校代表、机器人领域投资人齐聚一堂,全面探讨了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最进技术进展与市场动向。

  在论坛上,国家科技部《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技术政策白皮书》编制专家组成员刘治教授对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和挑战进行了介绍。

  机器人发展的三个阶段

  机器人集新材料、机械、微电子、传感器、计算机、智能控制等多学科于一体,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机器人的整个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示教型工业机器人。50年代末至90年代,示教型工业机器人需要使用者事先教给它们动作顺序和运动路径,通过离线示教过程不断地重复这些动作。这类机器人目前大量应用于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自动线上。

  第二阶段,自适应型工业机器人。90年代以来,此类机器人在生产企业中的台数逐年增加。该阶段工业机器人已经配备了丰富的传感系统,能获取外界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

  第三阶段,智能服务机器人。人们对机器人服务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车间加工和单向信息传递。如何使仿人智能机器人真正具有人类的运动方式、学习以及感知能力,已成为仿人智能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的重要问题。

  机器人将在三大方面替代人类

  刘治认为,机器人的应用主要在“人干不好的”、“人干不了的”和“人不愿意干的”三个方面。

  过去,在汽车生产线上,工人天天拿着很重的焊钳,一天焊几千个点,重复性的劳动,很累又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在这些人干不好的领域,机器人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随着劳动力解放潮流的到来,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而在太空、月球、海洋;有毒、有害、高温等危险的环境;微观环境,如人体内等是人类干不了的区域,特种机器人的出现弥补了人类在这片区域的空白。

  随着新生代员工就业观念的改变,很多人不愿意再从事那些服务性很强的行业,服务机器人就顺理成章地走上了由构想到现实的道路。

  服务机器人现状和研究成果

  服务机器人可分为两类即家用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包含教育娱乐机器人,助老助残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护理康复机器人等,专业服务机器人包含特殊用途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抢险与应急救援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公共安全机器人等。

  服务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和危险作业领域、家庭和社区服务领域、助老助残、医疗服务领域、教育娱乐领域等。

  刘治认为服务机器人的核心共性技术分为感知、认知和执行三个层面。

  感知关键技术包括无线传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姿态识别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等;

  认知关键技术包括视觉理解技术、语言理解技术、情感识别技术、手势识别技术、行为识别技术、学习与记忆技术等;

  执行关键技术包括实时控制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机构关节技术、路径规划技术、仿生机械技术、关节驱动技术等。

  服务机器人从兴起到现在,也经历了不短的时间,其在学术成果,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上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仿人机器人ASIMO,Google的无人车,运输机器人“大狗”(Big Dog),自我保持平衡的机器人Petman,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反恐排爆机器人Andros系列,仿人类表情机器人“HRP-4C”和教学研究用机器人NAO等都是较为出色的服务机器人。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