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热潮下 机器人离国产化还有多远?
市场换技术可行吗?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以市场换技术”的失败案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发展汽车工业,我国引进了几乎囊括世界上最着名的外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直接投资。按照我国政府的规定,外国汽车生产企业要在我国设立企业,必须与我国汽车生产企业以按各占50%的股份进行合资,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可以在我国市场销售。我国政府的初衷,是通过开放我国汽车市场,让外资和中资企业共同建立合资企业进行生产,从而掌握外国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简言之,就是“以市场换技术”。
以轿车的生产为例,它包含了许多技术,如模具制造技术、底盘悬挂技术、车身喷漆技术、车体焊接技术等,但核心的技术是发动机和变速器制造技术。由于核心技术是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商业秘密,跨国公司是不会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培育自己的竞争者的。越是核心的生产技术,保密性就越强。我国的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并没有掌握先进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我国从发达国家汽车生产企业引进的汽车的国产化率一般都可以达到80%以上,但是由于我国的合资汽车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关键的汽车部件仍然依赖从外国汽车公司进口。引进的一个外国车型生产若干年后落后了,不得不再引进一个新的外国车型,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现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也这样开始呼吁,以市场换技术,但真的能行吗?成功率为1%。
机器人无法国产就意味着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高价采购,随时面临技术封锁和禁止出口;就意味着国内庞大的采购需求最后仅仅养肥了一批买办,而我国工科学生只有顶尖的一批人能够加入国际高精尖企业拿高薪,其他人只能苦逼兮兮的去加入代工厂。
再说个故事,当年集成电路是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我们做模拟集成电路和射频电路的时候,如果想借鉴国外某些重要芯片的话怎么办呢?我们会先打磨掉封装,然后拆出芯片;用蚀刻的方式一层层的脱掉芯片上层的覆层,然后照相,人工扒版图,分析出电路,用Spectrum仿真工具进行仿真,鄙国的学习、理解、消化能力笑傲全球。
和行业人聊天,都知道机器人减速机这玩意不好弄,都知道差在工艺和材料上,我们还真有些人这样干,拆开,溶解……到底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了?有些人可能骂我们抄袭、模仿,没错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就是靠这种野蛮的手段成长起来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口号,今天可能是模仿,在模仿中创新,但总有一天会有超越。假如我们不这样做,就始终在制造业微笑曲线的最低端。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泰科电子立即查看>> 创新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