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人工智能已经下岗了
物不能尽其用,锅不能AI背
当然,所有的锅也不能全都让AI背了,毕竟能力有多大它自己也没办法。这中间还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开发者和使用者的断层。这种断层体现在,开发者穷尽己之所能,没日没夜地做出了自己认为非常完美的产品,觉得考虑到了实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所有问题,应用起来完美无缺,结果,客户不会用。这就是个大写的尴尬了。这种感觉就像你买了个上万块的手机给奶奶用,她却只拿来照镜子。蕴含了开发者满腹才华的产品,在客户手里并不能发挥出其全部效能。AI如果是因为这个被解雇,实在是有点冤枉。
事实上,这种情况的确值得注意。在关于AI会取代人类的什么工作的大讨论之后,有人就抛出了“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教师,但不会用人工智能的教师将会被取代”的观点,其中的教师可以被换成医生、律师、工人等等诸多职业。可以说,会AI就像会用手机一样,未来将成为必需品。但对很多人来说,手机的功能并没有被充分挖掘,所以他们很难区分出5000元的手机和1000元手机的差别:不都能打电话装软件?
所以,要让客户能充分发掘AI的潜能,或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开发者“私人订制”。开发者想做好一件东西,而客户想要的是用好一件东西。这就要求产品一定是最适合客户需要的。根据客户的需求,体现出开发产品的差异化,让客户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更快地上手,才是发挥AI能效的第一步。
客户的技能培养。一般来说,客户不需要知道AI到底是怎么做的,只需要知道怎样才能让它按照自己的指令工作就够了。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存在着学习的困难。比如很多年纪大的老师一辈子不会用电脑,也不愿意学,投影仪就成了摆设。因此,开发者在进行产品交接的时候提供全套的技术指导,才能在产品贴合自家需求的情况下,还能熟练操作,实现AI产品的价值最大化。那么,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断层,显然对洗白AI“无用”的冤屈是有积极意义的。
人机协作效果好,AI“独立”难有为
这就完了吗?
实际上,被解雇的AI只能算作个案来对待,并不能将所有的AI应用一概而论,毕竟有更多的AI应用在如火如荼地燃烧着。这些应用身上也并未出现过所谓“不管用”或者“解雇”之类令AI尴尬的字眼。那么,导致AI解雇是否另有原因呢?我们发现,被解雇的AI和应用得风生水起的AI之间,存在着一个变量,这个变量就是:人为干预。
而根据人为干预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这两类AI分为独立式AI和半独立式AI。
所谓独立式AI,是指人类没有干预或干预较少、AI自主分析决策程度较高甚至完全自主决定的人工智能类应用。Amelia、Fabio基本都属于此类,因为与客户或消费者进行对话、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基本上是没有人操作的,在此过程中其完成了与客户的直接接触。我们常见的内容平台的审核方式,很多也可以算作此类。因为AI可以自主进行审核、通过或者驳回,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工参与。这种独立式AI很容易产生问题,比如内容平台频频出事,虽然很多平台都增加了人工审核,但是,谁知道呢?
而半独立式AI则指的是人类干预较多,AI只是承担前期的观察、分析,最多再加一点初步结论,最终的决策仍由人类完成的人工智能类应用。比如用AI做各种预测、帮助医生读X光片、招聘、识别古文字、抓在逃犯等等。显而易见的是,这类更多有人类干预和把控的AI反而是运行的态势颇为良好。
也就是说,目前AI要完全独立地承担工作任务,也就是“替代”人类,可能还有些难度。有企业耐不住性子而赶鸭子上架,AI也很无奈。正因如此,人们更多地称AI为“助手”。从“助手”向“替代”的转变过程,可能就是AI降低自己被解雇概率的过程,也更是人类AI技术进步的一个过程。
当然,等到AI替代了人类之后还是会有“解雇”情况的发生,只不过这次被解雇之后顶上的不是人类,而是更优秀的AI。到那时候,开发者又将面临另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0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