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如何“飞出”行业发展瓶颈期?
遥感测绘、电力巡检、农业植保、水下作业、物流运输等特殊高危行业面临着人力难以完成,危险性大、成本高的痛点,因此,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专用无人机应运而生。而视频超高清化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崛起更是将无人机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拥有视觉识别、语音识别和决策能力的高级智能无人机的强大功能将为使用人群带来全新的体验,为各个行业带来人员的安全保障、效率提升和新的经济增长,同时,也激发了市场的创新机遇。
无人机市场一片红海
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建立健全民用无人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及产业体系,实现民用无人机安全可控和良性健康发展。
从技术上看,消费级无人机的入门门槛其实并不高。有业内人士曾表示,一套开源程序就可以支持飞行器的起飞和降落。于是,前几年大量资本涌入消费级无人机领域,造成这一市场的竞争呈现出“红海”局面。
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瓶颈
不过,尽管无人机受到热捧,但就目前而言,该部分还有着一些难以解决的成长瓶颈,即在行业内尚未推行统一的标准之下,还面临着来自技术和人才缺失的痛症。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主要从事组装业务,没有核心自主研发能力。
例如,在操作过程中,工业无人机通常在续航时长、载荷重量、可靠性以及作业半径上有所受限,这导致我国无人机行业应用领域仍然处于持续探索的初步阶段,市场成熟度有待继续提升,因此无法真正满足行业应用的需要。
突破瓶颈期:需多方参与融合
“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全产业的发展水平,需构建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的新型产业协同体系。从专注于设计、研发、制造等技术领域,扩张到无人机租赁、操作员培训等管理、服务、保障领域,形成新产业链条。”长沙市无人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长张代兵认为,这需要各方的参与融合。
这不仅需要相关企业应当聚焦于创新、优化产品,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力度和深度,联合科研平台,统筹全国相关领域有创新突破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平台的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攻关;还需要行业协会加快相关应用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速推广相关应用。政府也应当设立长期发展计划,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起政府管平台、平台管企业、行业协会及公众共同参与的多方发展模式。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0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