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星光电变更为 TCL 华星,实则想借助华星提升全球认知度?
11 月 4 日讯,在资本市场和众多媒体的一致预期下,华星光电更名为 TCL 华星,而不是在上市公司层面完成的,背后原因值得推敲。
今日,TCL 集团发布公告,子公司“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TCL 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公告称,本次更名既可准确反映其业务内涵和在公司长期规划中的战略定位,也有利于相关方了解公司主业构成和经营情况,更有利于推进半导体显示业务的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其业务拓展能力及国际竞争力。
今年以来的,收购 JDI、鸿海广州项目、印刷显示先导线……TCL 产业层的传闻或是消息一直不断。现在看来,上半年完成的重组剥离可能是 TCL 一个阶段的落幕,但更是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始。
华星光电在 TCL 集团业绩中一直是挑大梁的角色,长期以来充当着 TCL 集团“利润奶牛”的美誉。据 TCL 集团刚发布的三季报显示,TCL 华星出货面积 1,529.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5.2%,实现营收 245.6 亿元,同比增长 28.4%,在 TCL 集团整体营收中占比近六成。自 2012 年投产后,华星光电 7 年来每年均实现盈利,平均净利率 10.53%,也是唯一的自年投产以来每年都盈利面板企业,在产业周期各阶段均实现了运营效率和效益全球行业领先。
但对于我们来讲,TCL 集团是打在电视、手机甚至空调、洗衣机等业务上的烙印,与华星的关联性非常弱。对于大多公众,是不了解 TCL 集团目前的主营业务是面板,是半导体显示,仍是看到 TCL 集团就想到家电,看到电视市场决定买卖 TCL 股票。如何改变 38 年建立的认知可能是重组后的 TCL 集团最艰难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 TCL 集团改名还是华星光电更名,都是缩小 TCL 实际业务和市场认知偏差的路径之一。
9 月末,华星在印度工厂开工,项目一期规划年产出 800 万片大尺寸及 3000 万片中小尺寸的模组,预计将在 2020 年上半年量产。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彩电市场和第二大手机市场,已成为终端厂商的重要市场,TCL 华星作为首家出海印度的面板厂商,急需建立全球化运营的能力,作为中国最早开始国际化运营的企业,TCL 可以成为华星标识。
更名后的 TCL 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公司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经营、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布局与协同的管理平台,自 2009 年成立以来,在产业周期各阶段均实现了运营效率和效益全球行业领先,是公司最主要的业务主体。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独家深度】2025年中国机器人激光雷达行业市场调研
- 2 人形机器人革命,NVIDIA如何破局?
- 3 《2025机器人+应用与产业链新一轮加速发展蓝皮书》电子版限免下载!
- 4 用信步工控主板,当行业冠军,“天工”机器人马拉松夺冠!
- 5 纤尘不染|新时达众为兴洁净型SCARA机器人新品重磅发布
- 6 MOONLIGHT 玄晖成为全球首款获得 CE+ETL双认证的力控型并联机器人
- 7 信步科技发布具身智能开发平台HB03,实现机器人“大、小脑融合”
- 8 【展商推荐】意优科技: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研发与生产
- 9 MiR 发布最新电子书,揭示AMR 革新医院物流全流程
- 10 智同科技举行总部基地奠基仪式:以匠心筑基,与时代同行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