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负载协作机器人难关怎么攻克?3大技术细节解析!
对传统机器人来说,大负载的机器人控制难度会更大,这极大影响了机器人的效率和稳定性。
其主要原因如下:
(1)传统的机器人编码器安装在减速机输入侧,但是减速机多少都有背隙,随着臂展的变长,背隙造成末端点位的偏差也会随之放大。
(2)机器人在低速区,静摩擦、动摩擦转矩切换的时候,输入轴在匀速转动,输出轴可能呈现出一快一慢的跳跃式运动,而且负载越重,正压力、摩擦力都会增大,“爬行”现象还会表现得更明显。
(3)机器人连杆截面的扭转刚度是一定的,随着臂展的变长,末端的扭转角度加大,这会降低整个机械传动链的谐振频率,进而影响到伺服的控制带宽,降低了控制性能、精度。
(4)实际应用中,大负载机器人随着惯量增大,系统的固有频率降低,响应速度变慢,稳定性变差,超调量变大。
(5)机器人没有主动安全防护功能。
为解决上述痛点难点,节卡机器人自主研发了以下3大核心技术:
双编码器全闭环控制策略
“在设计JAKA Zu 12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它的工作范围、有效负载和运行性能。JAKA Zu 12自重41kg,负载可达12kg,工作半径1327mm,采用高性能的结构设计及先进的伺服技术,具有高负载、高精度、更安全的优势。”JAKA Zu 12产品经理说。
节卡机器人伺服驱动器采用高分辨率的双编码器全闭环控制策略,在减速机输入、输出侧各安装一个编码器,内环保证动态跟踪,外环实现精准定位。
这样减速机的背隙、摩擦力变化导致的跳动,都处于位置闭环之内,既解决了“爬行”的问题,又提高了定位精度;在减速机输出侧,能够实现高达±0.002°机械角的单轴点位控制精度,JAKA Zu 12的重复定位精度高达0.024mm(用莱卡激光跟踪仪,依据GB T12642测试的数据)。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6月13日立即参评>> 【评选】维科杯·OFweek2025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行业年度评选
-
6月13日立即参评>>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6月13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届)人工智能行业年度评选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1日免费预约>> OFweek 2025具身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大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 1 【独家深度】2025年中国机器人激光雷达行业市场调研
- 2 人形机器人革命,NVIDIA如何破局?
- 3 《2025机器人+应用与产业链新一轮加速发展蓝皮书》电子版限免下载!
- 4 纤尘不染|新时达众为兴洁净型SCARA机器人新品重磅发布
- 5 用信步工控主板,当行业冠军,“天工”机器人马拉松夺冠!
- 6 【展商推荐】意优科技: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研发与生产
- 7 信步科技发布具身智能开发平台HB03,实现机器人“大、小脑融合”
- 8 MOONLIGHT 玄晖成为全球首款获得 CE+ETL双认证的力控型并联机器人
- 9 MiR 发布最新电子书,揭示AMR 革新医院物流全流程
- 10 谁将成为行业榜样?维科杯·OFweek2025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行业年度评选邀您参与!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