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其它机器人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深度 | 缺口将达450万,机器人行业人才问题紧迫,大批企业或被淘汰!

人才的缺乏,或许很多人已经感觉到了,但事实其实更加严峻,未来许多企业都将因此止步、衰退乃至淘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接下来机器人产业发展以及智能制造升级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定位已经改变了,也就是说现今的大多数人才,与接下来行业的需求并不匹配。

前段时间听到一位业内专家说道,有一次他问一位程序员一天能写多少代码,程序员回答他能写3000行,听到这里专家笑了,回复说,你这不是写代码,是在写小说。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种程序员只能说是程序的搬运工,而不是一个能推动行业进步的人才,事实上,一位程序员每天能写出一行可以实际应用的代码,就已经是业内顶级了,而未来行业需要也正是这种具有创新能力的员工。

这些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短短二三十年,就跨过了第一阶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阶段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到现在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的智力密集型产业,也就是高端制造,但众所周知,越往后走就越难,对各种各样的人才也就越发依赖,而现在我们显然还没有做好这种准备。

机器人产业人才缺乏概况 

自2013年开始,我国就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就产业整体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了支撑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为839亿元,2016-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8.3%,远超全球11.5%的年平均增长率。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具有技术集成度高、应用环境复杂、操作维护较为专业的特点,有着多层次的人才需求。

人社部报告指出,近年来,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机器人技术研究方向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在硬件基础与技术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提升,但现场调试、维护操作与运行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依然有所欠缺,掌握机器人操作、维护、调试、故障排除等技术的工程师需求越来越大。

另外,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想要获得持续、高质量的增长,必须与其他诸多产业交叉共同进步,如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等等高新技术,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链,融入到了机器人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应用、维护的每一个环节,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哪项技术的人才不足,就会成为短板,并拖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然而我国在机器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端制造领域起步较晚,大多是在2000年后开始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并且很长时间里也没有放在主要位置,导致人才储备十分不足。《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有关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50万人,同时还指出,2020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短缺将超过1900万,在2025年这个数字将近3000万。

从最基本的操作和编程,到整个机器人系统的复杂调试、维护,我们在研究人才、工程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全方位存在稀缺问题,这无疑会极大的阻碍整个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未来少数人才会向着盈利高的头部企业聚集,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连应届毕业生都未必抢得到,从而失去进步的动力。

人才缺乏问题短时间难以缓解 

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几十年里,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以一国之力供应全球,在这空前繁荣的背后,我们一直依赖的有三个红利,除了全球化红利、人口红利外,其实还有一个常被人忽视的人才红利,也就是说过去的发展,我们其实并不缺乏人才。

全球化红利与人口红利这里不多叙述,人才红利又从何谈起呢?事实上,不同阶段对于人才的定义是不同的,只要能满足当时需求的就可以说是人才,所以我们过去其实一直在享受着人才红利。

我国制造业的第一个阶段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就是利用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比如服装鞋帽、电子组装等。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多以及足够勤奋,人口多价格就低廉,足够勤奋就能保证效率,这里面并不需要什么技术、知识,甚至文盲都可以胜任,所以到如今数量依然十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就是这一阶段的人才,推动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业的第二阶段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汽车装配、钢铁机械等大工业,这一阶段的关键就是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

我国的教育成就有目共睹,几乎100%的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不断扩招的大学,去年我国大学毕业生高达847万,庞大的受过教育的人群,满足了资本密集型产业方方面面的人才需求;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公路铁路网,拥有“基建狂魔”之称,这些保证了原材料及成品的流畅运输。

从上面可以看出,前两个阶段我国制造业并不缺乏人才,但如今我们来到了第三个阶段的智力密集型产业,这个阶段需要的是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和高端职业教育,来培养研发人员、工程师、专业操作员等等人才,而这正是如今我们所缺少的。

在高等教育培养研发人员和工程师方面,我国现阶段只能说是差强人意,有985和211大学提供一些人才,勉强满足行业的需求,虽然整体的数量和质量还是不够,且随着进度的深入,这种不足会更加明显。

有关报告显示,本科学历是企业对人工智能相关岗位人才的基本学历要求,尤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高达88.4%的岗位要求本科学历。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言、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方向岗位大多要求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

在高端职业教育培养操作员等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我国就显得非常不充分了,这也是最大的短板。

一方面,这种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而目前能提供这种设施的只有少数的985大学,以及一些211大学相对应拔尖的系,其他学校根本就没有能力,自然提供不了足够的人才。

另一方面,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不出足够的技术工人来负责操作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至于所谓的职高和技校,不用多说也知道是什么样子,根本指望不了。

之所以没有建立这样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是之前没有足够的钱,拿做得很好的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举例,它可以做到让学生直接学习使用目前最尖端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这些东西可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且需要时常更新,耗费更多,目前国内一些双非一本大概有这些设施,可惜不过杯水车薪罢了。

综合来看,我国在智能制造包括机器人行业的人才缺乏情况,短时间内难以缓解,企业需要人才,除了高薪挖人,大概只有自己培养了,但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还有人员流动的风险,自己费心费力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马上就被其他企业挖走了,真是哭都来不及,这也是企业不愿培养人才的主要原因,大概也只有不太算账的国企,会培养一些技术人才吧,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推进产学研一体落地培养机器人技术人才

对于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多方面人才缺乏的问题,国家也早就意识到了,在2018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其中提出要推进“新工科”建设,打造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等专业,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注重信息通讯、机器人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在此倡议下,本科及职业院校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专业开设数量激增。据统计本科人工智能专业开设数量从2018年的35所到目前的345所;本科机器人工程专业开设数量从2018年的86个到如今的302个;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开设数量从2018年的523所到2021年3月的708所。

今年十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由机器人企业进行职业培训计划,虽然如上面所说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如ABB、发那科、库卡、安川等机器人龙头制造商每年都会在全球几十个国家,为许多人进行机器人课程培训,教授的范围从为初次使用者提供基本的编程到复杂的机器人系统调试,包括了方方面面,保证可以学到足够的技能。

德国发那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大·邦加特表示,“由国际机器人制造商设立的培训计划,可以为未来的工业工作场所提供关键技能,工人在学院取得的机器人证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效,有资格获得绝佳的新职业机会,这不仅限于汽车行业等机器人和自动化的经典使用企业,也适用于各种分支机构的中小型公司。”

人才,永远是发展的核心问题,人才问题处理不好,将成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最大阻碍,严重拖延发展的步伐,希望在国家和市场的努力下,未来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机器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