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增“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76个医疗项目纳入医保
近日有消息指出,上海已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76个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今年将继续扩大条件成熟的新项目、新医疗器械(耗材)条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手术机器人作为创新型智能医疗设备,能在人体腔道、血管和神经密集区域完成精细的手术操作,有着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感染风险低和术后康复快的优点,能够满足患者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还能帮助更好地应对全球老龄化引起的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不过使用手术机器人非常昂贵,有报告指出,平均每例手术的达芬奇机器人使用成本是4.4万元,其中,专用进口耗材费用为2.59万元、占据大头,另外维护成本和摊销成本占1.8万元
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范畴,无疑能减轻患者负担,加快推进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近年来上海市医保部门持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包括手术机器人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体包括:
1、持续扩大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疗器械(耗材)医保支付范围;优化新技术准入流程,对首次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准予收费立项后,其他医院只需完成备案手续,即可进行收费,推动新技术加快投入临床应用,已公布实施新项目105项,完成新项目备案4174项次;
2、加快新项目审核速度,完善新项目试行期管理机制,试行期内医疗机构自主定价,试行期结束前3个月按程序审核确定价格,进一步加快新项目审核速度;
3、完善医疗器械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对纳入国家或本市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可另收费医疗器械注册上市产品,企业可直接申请本市收费编码或申请调整目录,已公布新增可另收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目录50个,新增医疗器械编码7471条。
手术机器人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具有积极作用,国家也在努力推进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手术机器人作为高端医疗器械,我国起步较晚,渗透率较低,以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例,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渗透率仅为0.7%,而同期美国是13.3%,这也意味着国内手术机器人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有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医疗器械高端领域主要为进口品牌占据,国产化率较低,因此加速国产替代、实现自主可控,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长期发展的主旋律,预计在未来5-10年,国产器械产品将持续在影像设备、高值耗材、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等各个细分领域提升市场份额。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独家深度】2025年中国机器人激光雷达行业市场调研
- 2 安森美:AMR移动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平地高楼起
- 3 人形机器人革命,NVIDIA如何破局?
- 4 《2025机器人+应用与产业链新一轮加速发展蓝皮书》电子版限免下载!
- 5 信步科技发布具身智能开发平台HB03,实现机器人“大、小脑融合”
- 6 MOONLIGHT 玄晖成为全球首款获得 CE+ETL双认证的力控型并联机器人
- 7 用信步工控主板,当行业冠军,“天工”机器人马拉松夺冠!
- 8 纤尘不染|新时达众为兴洁净型SCARA机器人新品重磅发布
- 9 【展商推荐】意优科技: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研发与生产
- 10 MiR 发布最新电子书,揭示AMR 革新医院物流全流程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