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其它机器人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雷军和联想,投了这家手术机器人

3年融3轮,又一细分潜力股

近日,北京智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愈医疗”)正式完成Pre-A++轮融资。

据悉,本轮融资由辰德资本领投,联想之星跟投,老股东顺为资本、礼来亚洲基金(LAV)、众海投资继续加注,金额超6000万元。而所筹金额将用于公司手术机器人的临床试验,以及新产品管线的研发布局。

雷军和联想都投了

智愈医疗成立于2021年5月,仅4个月后,就拿到了顺为资本与亦庄控股的融资。截至目前,成立3年多的智愈医疗,已完成3轮融资,而在颇为豪华的资方阵容,最引人注目的还属顺为与联想。

顺为资本,从诞生起就自带流量。

2011年,雷军与有着“独角兽猎手”之称的许达来共同成立了顺为资本,公司名意为“顺势而为”,即顺智能硬件与小米之势,携手小米,用科技改变世界。公司重点关注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兴科技行业,投了众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创新企业。

而仅以近三个月看,机器人领域的多笔大额融资都有顺为资本的身影。

2月,宇树科技完成近10亿元的B2轮融资,而顺为曾于2021年领投宇树A轮融资,并在后续B轮融资中也持续押注;3月,顺为资本接连投资千寻智能、飒智智能两家移动机器人公司,其中飒智智能的融资额近亿元;4月,珞石机器人完成超5亿元战略+轮融资,而顺为曾在2018年领投B轮融资;而此次获投的智愈医疗,顺为也在2021年就曾参与天使轮投资,并在后续持续关注支持……

由此也不难看出,雷总对机器人行业的看好与青睐,不仅身体力行加入“战局”,推机器狗、造人形机器人、联合武大成立机器人系、牵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还一边广撒网,不断扩大朋友圈,其“野心”可见一斑。

联想也是机器人投资领域的“老手”。

今年年初,联想领投清华系人形机器人公司星动纪元的超亿元天使轮融资;在3月继续跟投本末科技的亿元Pre-B融资;在手术机器人领域,联想也曾领投康诺思腾的8亿元融资、在天使轮阶段投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爱博医疗……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曾说过:“目前医疗机器人,尤其是手术机器人仅在美国实现广泛应用,国内市场较为空缺,有巨大的产业潜力。”而让联想与顺为“牵手”共投的智愈医疗,其产品与商业前景有何独到之处?

聚焦细分领域

智愈医疗自诞生之日起,就瞄准了泌尿外科这一细分领域。聚焦细分市场有利于快速积累经验和资源,提高产品开发和临床试验效率,助力公司尽早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选择泌尿外科作为切入点,得益于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均存在庞大且未得到充分满足的临床需求。据统计,在全球50岁以上男性中,超过一半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前列腺癌也已成为男性第二大癌症死因。

在这一背景下,泌尿外科手术机器人市场极具增长潜力。

根据数据,到203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687.2亿元。当前,达芬奇为代表的腔镜手术机器人虽占据主导地位,但泌尿外科等细分领域仍面临较大的临床缺口和竞争机会。

填补国内空白

智愈医疗团队拥有国内外医疗龙头企业的顶尖研发和管理人才,在研发、制造、产品商业化等领域经验丰富,成绩卓著。公司核心创始团队来自医疗影像设备、机器人和外科能量器械的全球领导企业,对行业发展有着深刻洞见。

核心产品metaFlow?高能水射流自主执行手术机器人(水刀手术机器人),是中国首创、国际领先的创新医疗产品。该产品针对泌尿外科前列腺增生手术,在机器人技术和临床术式上实现了双重革新。

与传统手术相比,水刀手术机器人融合了机器人自动化操作和水射流无热、选择性切除的优势。外科医生通过操作机器人,借助超声实时影像绘制切除目标区域,机器人随后精准控制高压水流自动完成切除,整个过程高效精准、无热损伤,可将1小时手术时间缩减至5分钟左右。

此前,水刀手术技术虽已存在,但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并未完全渗透到临床医疗。智愈医疗的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泌尿外科水刀手术的空白,更有望将水刀技术从单一器械推广至智能化治疗整体解决方案。未来,水刀或将成为一种全新的临床手术范式。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智愈医疗的水刀机器人产品,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获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审批周期较之前大幅压缩。这一进展反映出监管部门对于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大力支持,也为智愈医疗的临床转化铺平了道路。

此外,公司采取“创新的能量器械+创新的手术机器人”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目前已有第二、第三条产品线管线进入动物实验阶段。通过产品线并行发展,一方面可分散研发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技术赋能和平台化复用。

当前,智愈医疗还与多家国内外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国内多所双一流高校和顶级三甲医院开展深度产学研医合作。这种“内外兼修”的生态链布局模式,不仅为技术创新注入新鲜血液,也为未来产品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写在最后

当前“机器换人”热潮席卷,手术机器人的落地应用,体现了智能制造和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然而作为新兴前沿领域,其前景广阔但也并非一蹴而就,受自身高精尖、高门槛的属性影响,手术机器人的推广进程并不尽如人意。

从机遇来看,国家为大力推动医疗器械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方面,通过创新绿色通道审批加速创新产品临床转化;另一方面,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国家也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加速本土技术突破,助推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进口产品。

诸如智愈医疗同类企业的诞生、成长,正是这一有利政策环境的产物。

然而,当前腔镜手术机器人等成熟应用领域,仍被国外品牌长期垄断的现状未被改变,市场教育和商业模式培育尚需时日。并且,核心零部件和专利等方面,存在较大技术壁垒,很难在短期内全面实现国产化。

此外,临床数据积累、手术流程规范化、人才队伍培养都是国产手术机器人面临的普及挑战。与医疗影像设备等成熟领域相比,智能诊疗设备需要医生重新学习掌握手术操作,并积累大量实践经验才能推广运用。

所以,智能手术是大势所趋,但要真正实现产业“大爆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通过本次融资,智愈医疗将进一步铺平产品快速临床转化之路,同时也为其布局更广阔赛道储备了资本实力。期待它的未来发展。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