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其它机器人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水下大疆”奔赴IPO,水下机器人第一股来了?

引言:天空太拥挤,水下机器人的故事该怎么讲?

蓝色的梦,源自对未知的追逐。

2016年“千机大战”,大疆一枝独秀,独占鳌头。当风起云涌的数智浪潮席卷大地,蕴含无限可能的水下百亿蓝海,则略显沉寂,尚候更多资本入局,等待技术打开......

近日,一家为实现“蓝色梦”奋力前行,志做行业领军者的科创企业,冲刺敲钟,国内A股市场或将迎来“水下机器人第一股”。

01 雷军入股,超30家VC押注

10月19日,据证监会消息显示,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之蓝”),在天津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锁定科创板作为登陆资本市场的舞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1698110047415045343.png

2013年,深之蓝在天津成立,致力于水下智能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

几百个充满挑战的日夜,数千次推倒重来的实验……

躬身“无人区”的深之蓝,突破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水下推进器,并且对标美国,产品在同功率下可实现20%的推力提升,成功打破西方国家的垄断。

如今的深之蓝,关键技术不再受制于人,关键部件不再依赖进口。其水下机器人在水利水电、水域救援、水下安防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并率先将“中国制造”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实现中国水下机器人出口从“0”到“1”的巨大飞跃,对行业巨头形成冲击,完成从无名小卒到行业领导者的华丽蜕变。

天上大疆,水下深之蓝,这句话也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和认可。

相较于内卷严重的无人机领域,水下智能制造这个看似“无人问津”的新兴赛道,实则是“悄悄发育”,闷声干大事。

10年来,深之蓝已完成14轮融资,累计融资超过13亿元,获源星资本、洪泰基金、朗玛峰创投、民生证券等30余家知名机构和创投基金竞相押注,甚至连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也对其青睐有加。

1698109999428070476.png

一路高歌猛进背后,是水下机器人这片市场展露出的广阔前景。

根据研究报告数据,2022年国内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10.2亿元,成功迈入“百亿俱乐部”,而预计到2027年国内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400亿元。

伴随着人口压力剧增,陆地资源缩紧,充分开发海洋资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一轮科技变革下,能替代人类潜入深海,执行高难度、高危险性任务,被打上“深不可测”标签的水下机器人,能否迎来真正风口?

未来充满变数。但钟声敲响,将会有更多玩家入场,共同探索、开拓水下机器人这片尚未被激发全部潜力的蓝海。

02 中国水下机器人的蜕变之路

水下机器人,通俗来讲就是可潜入水中替代或辅助人类,进行水下极限作业的机器人,是人类在科技发展进程中,用来征服未知海洋的重要“利剑”。

按照与水面支援系统的连接方式,水下机器人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有缆水下机器人,也称为遥控水下机器人(ROV)。ROV需要从母船通过电缆获取能量,由人类通过电缆进行遥控,并且根据不同的工作方式,又分为拖曳式、移动式和浮游式三种类型。

第二类是无缆水下机器人(AUV),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智能水下机器人。AUV内置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可以自主决策、自主工作,无需人为操作。

水下机器人的起源,立足于军事需求,最早可溯源到20世纪50年代。

1960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ROV——CURV1,它与载人潜水器配合,在西班牙外海找到了一颗失落在海底的氢弹,引起世界震动。

我国的水下机器人之路,起步较晚但进步迅速。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就开始水下机器人的探索之路。1986年,我国第一代有缆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研制成功;1994年,无缆水下机器人“探索者号”诞生,实现了从有缆到无缆的跨越;1995年,工作深度达6000米的无人潜水器问世,使中国跻身世界潜水技术先进行列......

在此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里,借助国家战略需求的拉动,中国的水下机器人获得了迅猛发展。“蛟龙”“潜龙”“海龙”,一代又一代装备落地生产,中国逐步实现了从低端到中高端的爬坡过坎,正式迈入深海争锋第一方阵。

2010年后,水下机器人逐步从军用、科考向广袤的商用、民用领域拓展,更多民营企业加快布局,开启从追随到并跑,再到领先的市场力争。

同无人机爆发前一样,水下机器人的消费级市场基本如同一张白纸。

而深之蓝,就是率先将水下机器人引入大众消费领域的企业。旗下的Sublue体积轻巧、价格平民,成功打开水下运动市场,占据行业近65%的全球市场份额,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也能体验“潜水”的乐趣。

03 水下机器人的“大脑”在哪里?

水下机器人之所以能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工作,源自它强大的“大脑”系统,也就是它的六大关键技术中。

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是水下机器人的核心所在。它构建了类似人的大脑和神经反应的系统,使水下机器人具备环境感知能力、自主决策能力。当前,国内外科研机构都在不断探索提高水下机器人智能水平的新技术和新算法。

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

在复杂水下环境中,快速、精准地探测和识别目标,对水下机器人至关重要。这需要多种传感器技术如声呐、激光雷达的综合运用,以实现对水文、地形、生物等方面的全面监测。

水下导航与定位技术

由于水下不能GPS定位,要使水下机器人精准作业就需要解决导航定位问题。目前主要采用惯导组合导航的方式,同时结合现代科技如航天局提供的高精度时空系数等提升定位精度。

水下通信技术

无线电波在水下衰减严重,这使水下通信成为一个巨大挑战。目前常用的有声通信方式包括超声波通信、水听器通信等。但范围和速率都非常有限。这也是当前阻碍水下机器人向更深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能源系统技术

水下机器人对能源提出的要求是体积小、密度高、安全可靠。目前广泛应用的动力电池技术仍需持续改进来满足更大功率、更长续航的需求。

系统集成技术

将上述技术有机集成于一个水下机器人系统之中,实现软硬件的协同和信息融合,是当前研发的重要方向,这直接影响水下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和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

可以说,当前水下机器人技术已经实现了从“高、精、尖”向“自主、智能”的转变,正处于一个快速演进的时期。

04 乘风破浪,水下机器人静待起飞

任何行业的腾飞,都离不开时代的助力。

而对于水下机器人来说,如今正是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一是国家战略机遇期的到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并将远海权益保护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方向,这使水下装备需求空前上升。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指出中国将大力推进智能机器人等高新能设备发展,积极鼓励国产品牌自主创新,这也将推动更多核心技术的进步与突破。

二是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随着人类在能源、资源等方面对海洋的不断开发利用,海洋生产总值不断增加,水下机器人作为重要的海洋装备,市场需求也在稳步扩大。

三是消费类市场快速崛起。近年来,体验式潜水、水下摄影等正在成为时尚潮流。这也催生了像深之蓝这样将水下机器人向普通消费者普及的创新模式。可以预见,基于智能技术的消费级水下装备,势必成为巨大的蓝海市场。

东风吹拂下,当前已成为促成水下机器人走向规模应用、产业化的关键时刻。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将并驾齐驱,将推动传统专业领域向大众市场辐射,为水下机器人带来新的增长课题。

05 浩瀚蓝海,水下机器人潜能无限

回望过去,开辟未知;展望未来,拓展想象。

对于水下机器人来说,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海洋的潜力也令人难以想象。

从智能化发展看,水下机器人未来将向更高智能方向进化,实现真正的自主工作能力,这需要算法和传感器技术不断升级,以进行更复杂环境的适应和更灵活的决策。多机协同、机器人云平台等技术也正在成为研发热点。

6000米以上海域蕴含丰富资源,是水下机器人的最后一片绝地。届时可能出现的超长航时、超强压强等严苛条件,对水下机器人提出了巨大挑战,未来深海级水下机器人的出现,将大大推进人类对海洋的认知。

此外,水下机器人与航空无人机的融合应用,也正在成为新的探索方向,两栖水空机器人的出现,将进一步拓宽水下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和场景。

可以预见,伴随科技和材料的不断升级,水下机器人必将完成从有线到无线,从遥控到自主,从浅海到深海的历史跨越,开启崭新的应用篇章。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机器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