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其它机器人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国资数亿押注!北京智驾独角兽又融了

将无人驾驶带进现实

无人驾驶这个“明星赛道”,曾受政策滞后与资本寒冬影响,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举步维艰,不少参与者生存困难,行业也迎来路线分化。

曾几何时,被视为“终极目标”和“未来出路”的L4级无人驾驶,吸引大量资本与人才蜂拥,但在各种不利因素叠加下,L4蓝图仍“遥遥无期”。

市场大浪淘沙后,最先迎来商业化落地的反而是辅助驾驶系统,多家企业转型布局,L2+级别的中高阶自动驾驶方案如雨后春笋爆发,并成为汽车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继多家头部车企先后落子,国资平台、产业基金也大手笔出招,押注下一个风口。

近日,自动驾驶通用解决方案提供商轻舟智航(QCraft)(以下简称“轻舟智航”)官宣完成C轮融资。据悉,本次融资由中关村科学城和翠湖基金联合投资,所筹资金超数亿元人民币。

对于轻舟智航来说,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笔融资,标志着公司获得了更多主流资本和产业资源的认可;而对于整个行业生态而言,我们也不难发现越来越多“国家队”正快步迈入,为赛道注入新活力……

从L4探向L2+

轻舟智航成立于2019年5月,较国内目前主流智驾企业来说,算入局晚的那一波了,并且在上升黄金期内,市场环境并不做好。

也正因如此,生于寒冬、长于寒冬的轻舟智航,才更懂商业化的价值,择高处立、向宽处行,等待轻舟驶过“万重山”。

公司四位联合创始人于骞、侯聪、大方、汪堃都曾在谷歌旗下的Waymo任职,其他核心团队也来自特斯拉、英伟达等世界顶级自动驾驶企业。

受益于深厚的技术底蕴,公司从一开始就瞄准L4全自动驾驶,成为国内最早搭建起数据闭环,跑通L4全技术栈的选手之一,核心产品“无人小巴”也顺利打响知名度。

凭借赛道加成与技术力,轻舟智航从成立初期就颇受资本青睐。

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拿下IDG资本、Tide Capital、元璟资本(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吴泳铭创立)的数千万美元融资,并在半年后又拿下联想创投的战略融资;

2021年3月,招商局集团直属一级全资子公司招商创投(深圳市招投管理有限公司100%控股)独家投资数千万美元,公司融资轮次走到A轮,这也是公司首次获得“国资”押注;

而后2021年内8月,老股东IDG资本继续增持,与云峰基金(阿里巴巴马云与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共同成立,马云持股40%为第二大股东)、原生资本(原腾讯副总裁彭志坚创立)、美团龙珠(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为第二大股东)共同投资1亿美元。

至此,轻舟智航不仅保持一年融2轮的高频节奏,还集齐了阿里、腾讯、美团三家互联网大厂与招商局等组成的“超豪华”股东阵容。

而对于资本来说,除了看当下,更要看将来。轻舟智航在融资上的“天胡开局”除了公司自身实力过硬,某种程度上也是资本对无人驾驶潜力的提前预支,足以说明当时L4风头正盛。

但随着时间推移,L4在政策开放谨慎、量产落地艰难的弊端渐显。这点从轻舟智航融资的“断档”上也能窥见端倪。

2022年12月,轻舟智航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投资方除老股东元生资本外,还新引进TCL资本与中金汇融,而这离上一轮融资已一年有余。

与高高在上的“技术天花板”L4相比,面向车规级量产场景的L2+无疑更具短期落地价值,渐成新宠。这一方面源于主机厂对智能化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依托端对端等技术,L2+已具备规模化条件。

因此,在2022年,包括轻舟智航在内的多家L4公司纷纷转投L2+赛道,这一转型看似“降维打击”,实则也是顺应发展大势。

轻舟智航推出“轻舟乘风”品牌,宣称一颗激光雷达就可实现中国特色城市NOA,成本最低下探至1万人民币,给当时的智驾市场一记重击。

值得注意的是,轻舟智航与地平线开展了深度合作,“轻舟乘风”正是搭载地平线征程5芯片,轻舟智航也成为首个基于地平线征程5芯片的“超融合”感知及全栈方案大规模量产的智驾供应商。

凭借与地平线的“强强联合”,轻舟智航拿下理想汽车AO Pro方案,并为其量产交付上车NOA方案近40万,成为兼具规模化量产经验、交付量行业领先的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跻身“第一梯队”。

在时隔一年半的C轮融资里,由海淀区委区政府设立的中关村科学城、北京实创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控股的翠湖基金联合投资。

面对新一轮融资,轻舟智航规划了两大应用场景,以期加速智能驾驶的多领域落地。

一是持续提升现有的量产辅助驾驶方案,轻舟智航将通过建立平台化产品体系和标准化交付流程,满足多个客户同时开发和交付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交付效率,扩大辅助驾驶的规模化应用;

二是加大对AI大模型、端到端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突破感知、决策等技术瓶颈,为未来全自动驾驶做好准备,而借助数几十万量产车辆采集的大量数据,以及创新的大模型范式,轻舟智航有望在感知、决策等领域实现颠覆性突破。

可以预见,在资本的力挺下,轻舟智航必将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和应用落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写在最后

智驾行业发展至今,可谓风云激荡。

自2015年以来,以L4无人驾驶和Robotaxi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备受资本追捧,各路创业公司百花齐放,直到后来政策扶持力度明显不及预期之后,行业开始陷入低迷期。此后,L2+辅助驾驶开始崭露头角,智驾方案商应运而起。

不过,智辅赛道也是“卷得飞起”。

当前,不少智驾方案商对主机厂“来者不拒”,只要方案被采用,哪怕赔本也要做,其目的只是攒足智驾交付经验,积累品牌价值。而行业内部一旦出现内卷,再受之同质化严重的桎梏,方案商难以通过技术差异来突围,最终陷入赚足交付经验的“陷阱”,折腾一年半载,到手开发费也是杯水车薪。

汽车工业已是一个成熟产业,其产业链呈金字塔式分布,主机厂占有制高点,向下对供应商有着极大的压价能力,供应商除了能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暂时别无他法。

加之当前智驾方案商群雄并起,竞争激烈,供给过剩。主机厂自然可以在这些玩家中反复挑选、拉锯,占据绝对主导权。

在这种格局下,技术才是唯一出路。尽管轻舟智航短期内已实现规模化量产上车,但技术研发的突破力度仍将决定公司能走多远。

自动驾驶领域向来风口迭起,尤其是经此洗礼后,投资人渐趋理性,更容易认清市场的真实需求,而“国家队”的押注将为行业持续发展注入动能,助力智驾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轻舟智航,无疑是抓住了这一重要时机。未来如何运筹帷幄,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机器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