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其它机器人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盘点各地助推“机器人”产业的举措

2014-08-11 09:06
来源: 机器人网

  深圳目前已建立了10多个跟机器人产业重点相关的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以及机器人孵化器和产业研资产业联盟。2013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为4162.87亿元,智能装备约占其中的20%,达800亿元,机器人和数控装备企业近千家。

  东莞:推进工业机器人企业联盟发展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25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审议了《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简称“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

  7月初推出的新政策——东莞市初步计划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在“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2亿元,对企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进行资助,最高的财政奖励额度可达500万元。消息一出,各镇街的经信部门迎来众多企业的竞相咨询。眼下政策尚未实施,然而对于企业来说,已不可坐待奖励来推进“机器换人”步伐,人工成本已不可承受,要么退出制造业,要么逐步加快“机器换人”。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目前东莞地区有120多家涉足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将进一步组建机器人技术产业联盟,并积极推动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大力发展核心部件虽然我国在工业机器人相关零部件方面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无论从质量、产品系列,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长期依赖进口。2、规范产业化的发展伴随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的迅猛增长,实力良莠不齐的企业纷纷进入工业机器人生产市场,势必造成质低价廉的恶性竞争;虽然我国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但现行的体制造成研究形式上过于独立封闭、内容上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造成重复研究与时间、经费的浪费;多数企业热衷于大而全,一些关键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纷纷转入整机的生产,难以形成研发、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链。因此,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有待规范。3、建立完善的研发及产业化政策尽管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国家有多个项目涉及机器人领域,但行业仍未建立起有效的公共技术平台以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功能部件的研究与突破,产业化进程也难以推进,研发与产业化方面的激励政策尚需细化完善。

  北京:建首个机器人工程中心

  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33所牵头组建的“北京市机器人伺服与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正式获批成立,目前,这一北京市首个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功研制出码垛、排爆等多款机器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