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其它机器人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机器换人”有何可怕?取代的是岗位而非人类

  “机器换人”并非新话题,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动力就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早期的机器人出现,更多的是为了帮助人类去完成一些需要足够力量进行的体力活,而如今的机器人已经可以胜任许多人类脑力活了,包括金融、写作、计算等领域。

  图片源自pixabay

  机器人带来的好处还有许多:应用在制造业,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节约了人工劳动力成本;应用在服务业,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服务模式,机器人服务给人们全新感受,提升服务质量,加上机器人海量的数据存储与联网应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应用在IT行业,机器人的数据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替人类节省大量时间精力。总之机器人的出现,无论是在工作效率、劳动成本以及人力资源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创新发展。

  曾有新闻报道,富士康部署了超过4万台机器人到生产线上,与之相对应的是,富士康昆山工厂裁员6万人。相关数据分析,一台工业机器人产品按十年使用寿命折旧(含维护费用)每年成本约5万元,而三个成熟的焊接技工每年的劳动成本达到7.2万元*3=21.6万元,加上一台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效率甚至远超3个工人。因此,面对如此低成本却高效益的方式,“机器换人”也成为了工厂发展的必然。

  时至今日,机器人愈来愈智能,越来越多人开始担忧自己是否会被机器人取代,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不过在笔者看来,“机器换人”这一概念不能简单的从字面去理解它,我们应该认识到它的本质,“机器换人”的规模再大,也只不过取代了人类原本的工作岗位,而不是取代了人类个体。

  事实证明,机器人取代人们工作岗位,遏制甚至淘汰一些旧产能、传统岗位的同时,也孕育了无数新的工种和发展机会。

  就我国而言,今年2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0年,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达300万,若是再加上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研发领域人才需求,数量会更庞大。

  “机器换人”替换的是落后的产能,取代的是低效率的劳动力岗位,提升的是生产效率,只有通过智能化转型,人们才能从传统的工作岗位中解脱出来,才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更为高级的工作。

  当前,一些人打着“机器人威胁人类生存”的旗号,宣扬需要警惕机器人发展和加强监管,实质上只是担心自己的利益遭到损失。我们必须端正思想,改变传统观念,认识到技术变革对未来社会生产生活的促进作用,主动迎接机器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

  假如未来真的如同约翰逊绘制的漫画一样,满大街都是机器人,那也应该是人们享受机器人的智能服务,而绝非接受机器人的施舍!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机器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