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捉20家外骨骼机器人公司,人类离钢铁侠不远了
要说机器人研究哪家强,哈佛的机器人研究绝对首屈一指,无论是仅有86克的微型机器人RoboBee,还是靠着体内化学反应自驱动的软体章鱼机器人,哈佛的机器人研究脑洞大的总能让你惊叹,原来机器人还可以这样!
就在上个月,哈佛又推出了今年的明星产品——Warrior Web(勇士机器软甲),这款机器人是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早期支持的项目,它非常的轻便,通过为传递者提供下肢肌肉平行助力来增强其运动机能,降低在崎岖地形行军的疲劳损耗并提高行军速度。而这种可穿戴、为人类提供助力的机器人在学术上有个十分形象的称呼——外骨骼机器人。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一个分支,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从1960年开始从未间断,而这项技术不仅可使人类拥有大力水手、钢铁侠般的超能力,更是帮助残疾甚至瘫痪人士重新站立行走。如果说2018年机器人市场的规模将达1031亿美元之高,那么外骨骼机器人则是定这千亿市场不得不提的一个领域。
纵观全球的外骨骼机器人研究情况,由于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定义,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的形态各异,当然也出现了不少堪称奇葩的产品。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玩家虽形成增强型和康复型两大阵营,但市场表现却不温不火。是什么限制了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入位的各位玩家未来又该如何拓展市场呢?
半个多世纪的难题:意图获取
外骨骼原指为生物提供保护和支持的坚硬外部结构,比如蟑螂、甲虫等硬壳昆虫或虾、蟹之类的甲壳类动物。人类、鸟类等具有皮毛的动物则都属于内骨骼结构。而在外骨骼基础上加上机器人的概念则意味着,它可自主移动。
外骨骼机器人也称可穿戴机器人,融合传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动计算等技术于一身,涉及拟人化机械结构设计、驱动系统选择、能源问题及控制系统原理等关键技术。
与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不同的是,外骨骼机器人需要与人体接触,通过传感器收集人体意图,进行机械反馈,而如何准确获得人体的意图,也正是外骨骼机器人研发的难点,而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有望解决这一开发难题。
与水下机器人类似,外骨骼机器人的最初研究也是在军用领域。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便率先开展了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目的是设计增强型军用装甲,同期康奈尔大学也开展了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早期的一批研究机构还包括,知名院校如MIT、加州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州大学等。
美国和日本在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上起步较早,研究成果和专利也更为丰富。尤其在动力系统方面,不仅出现了电力驱动、液压驱动甚至是气动等多种方案。这三种方案适用于不同的产品,也各有优势,电力驱动的机器人的动力更强劲,但人体负重较大,而液压驱动和气动的机器人则较为轻便。
而中国的外骨骼机器人目前仍以学术研究为主,中科院、电子科技大学、北航等都在开展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除了学术研究外,部分院校还开始探索“产学研”的模式,如依托于北航的大艾机器人、东南大学与科远股份的合作研究等。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