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张亚勤、胡郁“激辩”AI战略与人才
4月26日上午,由长城会举办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在国家会议中心大会堂A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主题是“AI生万物”,大会上,Facebook人工智能团队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荣耀总裁赵明分别从AI最新技术趋势、新能源汽车、以及华为芯片麒麟970三个主题进行了演讲,并对AI现状与未来、战略与人才进行了圆桌论坛探讨。
在AI战略与人才的主题论坛上,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以及百度总裁张亚勤对“AI战略与人才”问题进行了“激烈”探讨。其中,对于中美战略差异化,胡郁说:“越是有集中化、统一规划的地方,在数据问题上,反而有可能会取得它的相对优势。数据的使用又反过来会增强这种中央控制体系的威力和能力,从而形成一种闭环的效果。”
AI人才紧缺,三种“方案”哪家强?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谈到,科大讯飞创立于1999年,同期的创业伙伴只是一群大学生,那个时候不知道世界上人工智能正处于第二次低潮,就稀里糊涂开了公司。当时的人工智能人才,学人工智能专业,根本找不到工作,不像现在在硅谷炙手可热。如果想学人工智能,去美国找教授,但读博士没有经费,所以人工智能人才和时机有着非常紧密的结合。
胡郁从自身经验的角度,提到AI人才的三个方面:
第一,在中国,有一批是真正掌握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人,但他们开公司,在产业化落地这方面经验不足。找到他们并用合适的激励办法让他们参与到产业化过程,是科大讯飞一直在做的工作。第二,是人才的培养。科大讯飞在合肥培养了一批真正在人工智能方面,懂得如何做研究、如何做有用研究的人。第三,现在的人工智能是一门交叉学科,有些先进的人仅靠公司培养不出来,需要从各个方面去引进。
相对于胡郁对AI人才的企业需求定位式寻找,李开复认为人才需要从教育培养上抓起,培养目标人群也不局限于本科生、所有对AI感兴趣的人士都可有机会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李开复认为,要建立起人工智能的金字塔,必须从底层做起,也就是必须要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有一定的AI基础。李开复分了三个步骤来实施教育计划:
第一,创新工场和教育部、北大做了一个教师的培训。为学生提供接触AI课程的机会。
第二,针对性的培养。目标选择最有潜质成为未来AI金字塔顶尖的朋友。
第三,创新工场跟一些公司成立了竞赛平台。
李开复希望那些对AI感兴趣的人士,无论是经过线上或者是线下,校内或者是校外渠道,当他们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成为有一些经验的AI人才。
李开复谈到,目前BAT在中国应该是人才累积最多的企业。他们不会像美国Google、Facebook一样大量的从优秀高校里选有多年AI科研能力经验的人,更多的是从Google、Facebook等高端企业去挖人。中国的人才现状,就是以BAT为主,其后滴滴、京东、头条等公司也都会建立很强的AI团队,这是一个人才的普遍走向。
而百度总裁张亚勤从更专业的角度对人才进行了分类:
第一,研发、算法、理论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是当前社会比较缺的。
第二,产品方面的人才,包括集成设计类,做各种不同的系统。这一部分产业正在开发,BAT、TMD、小米京东等已经生产出来。
第三是使用AI的人,这个方向的人才,可能在大学、研究生、包括在中学,就普及过AI的知识。
张亚勤提到,从整体来讲,3、5年之后,在应用人才、开发人才上国内基本会在同一个水平,而在基础研究、算法理论方面差距可能会比较大。在人才培养方面,百度也和教育部成立了联合的教育学院,百度自己成立的云智学院,致力三年为国内打造数万名AI方面的人才,更多面向工程和产品开发方面。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泰科电子立即查看>> 创新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