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其它机器人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BAT能帮中国撕掉“AI人才短缺”标签吗?

2019-04-20 08:50
来源: 亿欧网

除了“软件”,百度还试图解决“硬件”问题。在前几期的培训中,百度洞察到高校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的障碍:算法的训练过程经常需要使用价格高昂的GPU卡或云计算资源。有的学校经费有限,实验室条件有限,很多项目根本跑不动,更别提大量学生同时实验;有的老师最怕软件安装步骤繁琐、配置环境复杂苛刻,几十台实验机器一个步骤弄错就得从头再来……

基于种种现实诉求,百度在3月初上线了AI Studio教育版,免费提供给高校使用。它是一个在线的、一站式的AI实训平台,集合了AI教程、代码环境、样例工程和数据集,并为用户提供在线云计算编程环境,不需要下载安装软件、环境配置和依赖包等复杂步骤,就可以开展深度学习教学项目。这背后,是价值超过千万人民币的数百张GPU卡,全部免费提供给学习者使用。

百度AI技术生态部总经理喻友平表示,“百度致力于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对高校痛点进行定点突破。针对高校在师资、平台、算力、实践机会方面的短板,百度师资培训、AI Studio教育版以及各类AI竞赛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用切实的方法,为高校提供实际的助推力,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AI人才,是百度正在做的事情。”

目前,已有多所高校通过百度开源平台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从实效来看,百度已经在校企协同、共建AI教育体系上领先了一步。长远来看,对于整个中国AI人才的梯队建设,也大有助益。

校企合作升级,中国的AI教育体系要靠大家一起搭

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可以追溯到2003年,北京大学创办国内第一个“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到今年3月,全国35所高校获批成立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可以说AI人才教育赛道的选手从热身到开跑用了整整16年。同时这条赛道上也发生了新形势、新变化,头部企业与高校叠加聚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可以看到,校企合作已经从技术共研转向到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相较于过往,这种关系的升级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校企步调空前一致,改变长期以来高校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界需求的现状。其二,企业技术赋能在高校研究中起到推动作用,助力产学研融合落到实处。

举例而言,在课程设置方面,腾讯多以产业为驱动,将产业人才需求联合高校转化为专业设置,将企业职业标准转化为课程内容,将企业生产开发过程通过实训项目转化为教学过程。简单来讲,其实就是培养以应用型为导向的AI人才。与之相对的,高校也在迎合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浙江工业大学已与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成立“模拟企业”。

一贯秉持开放策略的百度也将“赋能”模式延伸到学界,为高校提供师资、算力、平台。百度“野心”还不止于此。去年11月,广西科技大学、柳州源创电喷技术有限公司在百度的协助下,利用百度EasyDL研发了一套喷油嘴智能检测设备,提升了生产线的质检速度和准确率,每年可为企业节省人力成本60万元。许多高校和广西科技大学一样,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百度希望借由高校触角,彻底将人工智能的“产学研”三方打通,形成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应用的无缝连接。

企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是契合现实需求,但从宏观角度来看,互联网公司在AI教育方面的布局,已不再停留于单纯的人才储备,而是转为协助高校构建起完备的AI教育体系,并推动这一领域的前沿探索后继有人。AI人才培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企业和高校不仅共同负担起这份责任,也将受益于这场技术革命。所以,尽管这一路将风雨兼程,但未来可期。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机器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