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军:虚拟机器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组织变革
前几日,在朋友圈看到艺赛旗用户对使用了RPA(RoboticProcess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软件)的截图,也就是虚拟机器人产品。其中一句“这就是我们会比别人走得快的原因,别人是人类员工在战斗,我们是人类员工+机器人员工一起战斗”,业务团队围坐在大屏前,观看着虚拟机器人不辞劳苦的忙碌着,黑科技的画面感十足,似指挥千军万马,满是骄傲和自豪。
虚拟员工角色及组织的出现
以上情景,在我们客户企业中不断的上演。人工智能技术充当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急先锋,已经从最初的实验室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及场景已经遍地开花。
首先获益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降本增效”这个词也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报告词”、“演讲词”。笔者作为受邀嘉宾在参加最近的一次高顿财税商学院主办的财务高端峰会上听到,“财务机器人(虚拟机器人)”成为了当日全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特别是每位财务共享中心负责人都将虚拟机器人,作为财务共享中心整体框架必不可少的组件。在财务领域,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毫无任何争议!
其实不管是物理机器人还是虚拟机器人,已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财务领域只是冰山一角。随着虚拟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存在于我们的企业中,“机器“”将越来越多的充当着虚拟员工的角色,这种景象将形成普通员工与虚拟员工共生的情形。
我们的组织和管理将带来新的变革,这对我们的组织建设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什么你的工作还在单打独斗?
引入虚拟机器人之后,如何与既有团队成员共处?
虚拟机器人即为虚拟员工,如何考核管理?
虚拟员工是否能成为机器人工厂化运作?
领导力之父,组织发展理论先驱—奥伦. 本尼斯,在其所著《Becomingaleader》一书中,有一段经典描述:“存在这样未来的一家工厂,这家工厂的绩效由机器来决定,由于绩效由机器决定,人不能碰机器,但又需要有事可做,最后工厂由一个男人和一条狗来管理。男人的职责是喂狗,而狗的职责是防止男人去碰机器”。这个形式案例描述,看似像个笑话,但作为企业管理者,从企业未来如何顺应并适应技术发展作为主推剂的趋势,我们得深入思考,“企业组织建设如何与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相结合”?。以前我们给员工培训、开会,布置任务,以后我们是否还继续天天给虚拟员工“开会、布置任务,以及虚拟员工、机器人训练师如何考核等这些以前在任何一本管理学书中都不曾出现的问题,将会接踵而来。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大胆的设想一下,在未来的组织管理中,有三个很大的变化:
在组织中会有一种新人叫机器人,我们将可能和机器人合作。
在机器人更多地决定绩效时,我们要知道怎么让每个虚拟员工有意义。
新的组织管理怎么让组织可持续性延续?
以技术为主的新型组织关系分析
要想搞清楚以上变化,以及未来企业组织行为管理变革。我们还是得先弄清楚:“人类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未来是以技术为主还是以人为主”的问题,毕竟这些问题已经在网络上讨论了很多,而且类似“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言论”时常出现。
我们需要正视技术威胁论,同时也需要我们自身弄明白技术与人类的关系。作为业内人士,从事人工智能行业多年,在很多场合也都会被别人问起这类问题,从业内人来看大家都比较清楚事情的本质,但如何让老百姓、普通工作者了解技术与工作的影响价值密度确实也应该是我们需要给出事实真相。先给各位分享下专家的思考: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周志华院长:一提到人工智能,媒体、社会大众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形象。所以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人经常要面对一个很难回答,或是说很悲哀的问题:比人类更聪明的人工智能什么时候能够出现?这样的问题,对做人工智能研究的人来说其实非常难回答。为什么呢?因为谈到人工智能,有两种差别非常大的观点。
第一种,我们称之为强人工智能,目的是希望研制出和人一样聪明,甚至比人更聪明的机器,这种观点在科幻作品和电影里面出现的比较多。
另外一种叫做弱人工智能,是觉得人做事的时候很聪明,能不能向人学习一下,让机器做事的时候也聪明起来,在科学界研究者探索的主要是这个方面。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学者,Marvin Minsky,他是人工智能的奠基者之一,图灵奖得主,也是 MIT 的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奠基人。他曾经给人工智能下过一个定义说,人工智能就是研究“让机器来完成那些如果由人来做则需要智能的事情”的科学。
笔者从管理学的角度,使用SWOT模型,进一步对人、技术所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进行详细举例来剖析,让大家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自身、认识技术。从而更好的接近技术、应用技术,实现对技术的更客观评价和应用。
人类自身SWOT模型:
优势:具备无规律的思考能力、复杂的学习能力、人类拥有情感和基于规则的自律能力、人类敢于突破、勇于变化;
劣势:有生命周期、精力有限、容易出错、无大规模处理问题能力;
机会:更适合高阶工作、容易学习技术、知识型方向、综合型方向;
威胁:容易受自身弱点的影响、潜在的替代者较多、受环境影响较大。
技术的SWOT模型:
优势:技术效率高、精准、可按需服务、无精力限制、规则下无干扰风险、具备初步学习能力;
劣势:无情感表达、无自主意识、被动式服务、同种技术替代风险大;
机会:更适合替代性、重复性、特殊性工作、可延展性工作方向;
威胁:来自人类的抗拒、技术自身的短板发挥、易替代性风险较大、易受规则影响。
通过SWOT模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人类自身还是技术本身,均有其客观存在的优劣势,本身两者在现代化管理制度中也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理应客观来看待,如果从战略发展的眼观来看,我们采取扬长避短、强强联合的方式来使用。
图例:人与技术SWOT模型
同时笔者在读李开复博士《AI.未来》这本书中也学到:
哪些行业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这些当前来看是非常有定论的,无需太多讨论,其实与蓝领、白领这样简单的划分无关,更多的是重复性、无思考、无决策、未来通过机器操作即可完成,另外还有一些属于当前流程复杂、工作性质越来越多人不想参与、随着社会发展已不适应社会需要等工作确实很容易被机器去掉,比如典型的是:基本翻译工作,随着AI技术的发展,基本的翻译已是非常简单的事情。还有类似:辅助人工操作、流程化取代等,如:机器人、自动应答、线上服务等。
但李开复博士,也给出了类似周志华院长的类似意见,就是我们看待人工智能技术不能一味的通过新闻、电视媒体来自我思考,更多的需要相信科学、相信人类自身的能力和思考,人工智能技术不会一味的盲目发展,不可能出现科幻电影中对人类的毁灭性打击,毕竟是人类给出的指令,所以人类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情。同时人类在正确的道路上思考问题会考虑更多人性、道德等范畴。关于蓝领、白领的取代,其实我们更多的应该从自身思考,技术的进步只要正向引导,能被人类所用,我们应该积极面对。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