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军低成本可消耗无人作战飞机分析
2. 聚焦低成本的特色设计
美空军对XQ-58A最核心的要求是实现满足有限功能的低成本无人机系统概念,因此提出了相对苛刻的价格目标:采购数量为100架以内时,包含基本航电和推进系统的飞机出厂单价不超过300万美元;采购数量超过(含)100架时,出厂单价不超过200万美元。为此,XQ-58A在设计上采取了多种创新手段:一是建立基于使用特点的低成本设计规范和标准体系,建立与使用需求和性能要求相适应的权衡模型和经济性评价模型,如基于有限使用寿命,大幅降低发动机使用寿命要求,甚至提出考虑配装二手发动机;二是根据使用环境选择性配置系统,如因仅需在限制空域内飞行,不考虑配备空管相关设备;三是采用模块化任务载荷,根据任务需求快速换装对应任务载荷和武器系统,有效降低单机复杂性和成本;四是采用现货产品,美空军研究实验室明确要求该机应尽可能应用商用货架产品和军用常备件,并要求确定此设计模式可能产生的影响;五是采用先进低成本制造技术,探索应用弹性制造技术、自动装配工艺等低成本制造技术的可行性,并探索在满足低成本前提下,实现平时按需生产、战时快速大量制造的可实现性。
美空军正在推进“天空博格人”(Skyborg)人工智能飞行员研发,设想将该软件用于有人机,不断记录和学习人类飞行员的操作,然后用于低成本可消耗无人机等无人机。图为未来低成本无可消耗无人机想象图(美空军图片)
3. 灵活多样的任务能力
高度隐身化设计的XQ-58A既可独立执行作战任务,又可多机集群模式作战,同时还可作为有人/无人编队中的“忠诚僚机”,与F-22、F-35等隐身战斗机协同作战,构成全隐身化空中作战编队。通过换装不同任务系统与载荷,可在强对抗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执行进攻/防御性制空作战、防空压制、防空摧毁、电子战和情报监视侦察等任务。除美空军外,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也已表示:考虑将XQ-58A作为一种远征无人机装备部队。
上图为2019年2月波音公司在澳大利亚展示的“空中力量编组系统”无人机模型及相关视频截图。我们认为该机很可能源自波音公司参与美空军低成本可消耗无人机演示验证项目的方案有关。从视频看,波音公司设想该无人机集群与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E-7A“楔尾雕”预警机或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注意,不是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编组作战。在这两种场景中,该机并不是作为有人战斗机的僚机,而是直接取代了有人机,在预警机指挥引导下,或在电子战飞机支援下独立遂行作战任务。国内部分媒体和机构将该机以及XQ-58A直接称为无人僚机或“忠诚僚机”是有问题的。在此,再次重申我们一个重要认知:严格来说,低成本可消耗(作战)无人机是一种新的装备形态,但是无人僚机或“忠诚僚机”不是,只是前者的在某一种运用方式或场景下的角色;这些无人机也可以独立或自行集群作战,不一定要用作僚机;无人僚机还是一种无人机,要高度重视降低成本,以更低成本提供与有人作战飞机长机僚机编组相当或更优的能力、灵活性等,并且这个成本要与对手的装备相互比较;对于低成本可消耗无人机,若要将其作为僚机使用,那么人-机关系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掌握了先进的人-机关系设计理论和技术,就有可能在设计中发现:在某些任务中,未必一定需要有人驾驶战斗机作为长机来与无人机编组完成任务,可以直接依托远程指挥或自主作战,让低成本可消耗无人机直接以集群等方式完成任务。若将有人长机-无人僚机视为必然的使用方式,并且仅考虑有人机-无人机之间的装备关系,甚至还忽视低成本,则其发展很可能走入艰难歧途(美国波音公司图片)
三、启示建议
1. 发展低成本可消耗飞机技术是重塑规模与性能优势的重要手段
先进高性能军机高技术化、高度复杂化已导致采办成本和作战训练等费用骤增。质量、规模、效能间的矛盾如何平衡将是考验各国装备部门的共同问题。低成本可消耗无人作战飞机可快速并大规模、超大规模生产,以较低的采办成本显著拓展空中作战能力,有望成为保持规模与性能优势的重要手段,解决高性能作战飞机规模缩减带来作战能力降低问题。
近年来,着眼应对未来持续空中强对抗作战,美军和美国航空制造商已开展了多个低成本飞机项目,如美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飞行挂架”项目、波音公司的“空中力量编组系统”项目等,XQ-58A则是新一级无人作战飞机的首个代表,或将实现以低采办和使用成本提供改变游戏规则的作战能力,将对未来空中对抗环境和航空装备体系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我国应重视低成本装备技术发展,实现装备体系高低科学搭配
高性能航空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采购价格攀升,规模与性能的矛盾问题日益凸显,着眼满足高强度对抗环境下的持续作战需求,很有必要瞄准不同运用场景开展“高”、“低”搭配型装备体系优化设计,体系化设计装备、体系化配置功能,一方面充分发挥高端装备利刃作用,确保实现以“优”胜“优”;另一方面重视低成本装备技术发展,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力争实现低端装备价低能优,大幅降低装备体系发展、维持和使用成本,同时拓展体系作战能力、提升体系作战效能。
为此,我们在设计理念与规范方面,需要建立以任务需求为核心的能力权衡和标准规范剪裁,按照作战概念与使用环境,基于体系视角,剪裁设计准则与规范要求,洛马公司的研究显示“与其他战术装备间的关系不仅意味着该型装备如何使用,同时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使能因素,因为我们不可能在潜在的对抗环境下(为每架飞机)配装所有需要的装备。”在低成本设计方面,借鉴美军做法,需要在低成本结构部件、低成本小型发动机和低成本多功能传感器等多个领域实现创新,以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目标。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许赟)
本篇供稿:系统工程研究所
运 营:李沅栩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独家深度】2025年中国机器人激光雷达行业市场调研
- 2 人形机器人革命,NVIDIA如何破局?
- 3 《2025机器人+应用与产业链新一轮加速发展蓝皮书》电子版限免下载!
- 4 MOONLIGHT 玄晖成为全球首款获得 CE+ETL双认证的力控型并联机器人
- 5 信步科技发布具身智能开发平台HB03,实现机器人“大、小脑融合”
- 6 用信步工控主板,当行业冠军,“天工”机器人马拉松夺冠!
- 7 【展商推荐】意优科技: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研发与生产
- 8 纤尘不染|新时达众为兴洁净型SCARA机器人新品重磅发布
- 9 MiR 发布最新电子书,揭示AMR 革新医院物流全流程
- 10 智同科技举行总部基地奠基仪式:以匠心筑基,与时代同行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