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等巨头看好的飞行出租车,何时才能变现?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人口的日益增长,汽车保有量的连连攀升,使得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愈发严峻。在此形势下,探寻新的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自动驾驶、飞行汽车等新概念应运而生。
其中,相比自动驾驶汽车,飞行汽车对于交通压力的缓解和交通问题的解决无疑具有更明显的作用。因为飞行汽车既能在地上跑也能在天上飞,不仅能有效打破传统汽车的通行局限,而且能够进一步拓展交通空间,通过对交通模式的颠覆,让交通发展变得更加立体和广阔。
基于此,近年来不少国家和企业也是纷纷将目光投向飞行汽车领域。例如欧洲空客、德国奥迪等就曾合作打造过一项“Pop·Up·Next”飞行汽车计划;同时,美国以波音为代表的企业也在积极推动飞行汽车研发和测试工作;此外,日本、德国等都在加速对飞行汽车的部署。
而在一众国家和企业的布局中,出租车领域普遍被视为了飞行汽车的优先落地之选。空客曾在2018年展示一个飞行汽车试制机,并表示10年内有望作为飞行出租车走向实用;与此同时,日本在2018年讨论“飞行汽车”实用化问题时,也将飞行出租车看做一个重要方向。
更直观的感受是,作为我国科技巨头的腾讯,在2018年便投资过一家研发飞行汽车的德国创企Lilium,后者正是计划为城市提供飞行出租车服务。据悉,首轮融资腾讯就投了9000万美元!而在近日,在3月23日的新一轮2.4亿美元巨额融资中,腾讯再度成为领投者。
那么,为什么包括腾讯在内的巨头企业都如此看好飞行出租车呢?
其实,巨头们青睐飞行汽车的原因我们在上面已有简单阐述,而至于为何纷纷看好出租车领域应用,则是受多重因素影响所致。目前,飞行汽车包括软硬件设备和技术在内,造价都非常昂贵,相比于直接将成本转嫁给普通民众,从出租车领域打入明显更能促进商用落地。
通过与出租服务相结合,普通民众对于飞行出租车的接受度会大大增强,同时企业们也能在出租车应用中获取到盈利,进而弱化原有成本压力,让更多资金助力研发和生产,帮助自身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不管对于民众、企业还是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推动。
与此同时,从监管角度来讲,与出租车结合应用也明显比私人应用或其他商用行为更容易监管。毕竟出租车服务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业态,拥有丰富的监管经验和模式,在飞行汽车商用初期各种监管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让一个十分成熟的行业助力监管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此外,对于当前出租车自身的领域发展来说,由于运力不足、司机短缺、运维成本高昂等问题的存在,也非常期望着飞行汽车能来注入新的生命力。因此,不仅是出于成本和监管两方面的考虑,即使单从现有出租车行业发展来看,飞行汽车与出租车领域的组合也堪称最佳。
综上所述,飞行出租车的发力并非巨头企业们的一时兴起。但飞行出租车真的能成为现实吗?现阶段,就连难易度更低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也还未走上街头,用飞的能行吗?在网上,不少人就都对此表示怀疑,更有人将腾讯投资飞行出租车称作“上当”,那事实又是怎样呢?
就笔者看来,短期内飞行出租车要想成真有点困难,因为当前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存在不少。比如技术上,飞行汽车还存在材料、能源、续航等多方问题;成本上,飞行汽车还面临高额原材料和应用成本;此外在安全上,飞行汽车也极易因天气、突发情况等影响而引发事故。
尤其在安全方面的影响,对于飞行出租车落地来说更是致命的。现阶段各国有关飞行出租车的法律和伦理建设都还不够齐备,飞行出租车所带来的隐私泄露、扰航、噪音等问题如何解决基本没有明确办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还完全不具备飞行汽车走向民众的现实条件。
基于此,飞行出租车要想迎来落地为时尚早。就像此前波音公司CEO说过的,可能“2028年以后我们才能坐上飞行出租车”。但可以肯定的是,飞行出租车落地的价值和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简单预估下可以达到万亿级。作为未来的一个空中高速,这非常值得我们去期待!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泰科电子立即查看>> 创新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