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艾利特CEO曹宇男:协作机器人快速发展时机已至 好用是关键
坚定押注协作机器人
2017年,工业机器人正值最炙手可热之时。全年我国有近200个项目获得融资,总投资额超200亿元,比4年前增长近30倍。但到了当下,工业机器人仍是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四大家族”的天下,他们合计占据超过50%的市场,在六轴以上多关节、汽车机器人两大领域,其市占率更是超过90%。
国内高投资额与国外厂商高市占率,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这一赛道竞争之残酷。国产厂商在这场赛跑中,“死伤”无数,却仍难以望国际厂商之项背。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是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和产业链资源都在国外,领先国内数十年。国内厂商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缺乏资源,孤掌难鸣,只能进口产品,做简单集成,难以培养核心技术;
而更致命的是国外厂商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他们早已锁定各行业大客户,深度绑定,一旦合作,基本难以替代。
由此,大量国内企业只能在国际厂商残留的“缝隙”中,展开激烈价格战。在份额占比不到10%的低端市场里,国内厂商用低价换取数量,将整个赛道变成一片红海。“在这个环境下,一些厂商用低质量产品拉低了赛道,改变了客户对价格的认知,也给国产机器人贴上了标签”,曹宇男说道。
而到了协作机器人这里,情况明显不同:
“首先,整个行业还在客户训导阶段,初期规模尚未完全打开。以UR为代表的国际厂商,本身也受制于高成本的约束,尚未在全球大规模放量。因此留给国内厂商的机会还有很多”,曹宇男说道。
“其次,我们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并非不可超越,国外厂商量产协作机器人,也不过是最近5年时间的事。”谈到技术,曹宇男信心满满,“艾利特的团队在机器人控制技术上积累了17年,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我们有信心追上行业第一,甚至实现超越”。当前,除了减速机,如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等最核心部件,艾利特均能实现自研自产。
高技术壁垒,又让这片蓝海竞争格局趋于稳定。由减速机、电机等核心部件构成的关节模组,不仅集成度高,还需具备极高的稳定性、安全性。仅行业安全安规标准就高达17项,要一一满足,并非易事。曹宇男说,“这一技术壁垒,挡住了很多想要做集成、拼价格的厂商”。
市场空间广阔,更兼技术硬实力支撑,艾利特愈加坚定地看好协作机器人发展前景。自2019年起,艾利特大力调转航向,不再生产工业机器人,而是全力押注协作机器人赛道。“我们希望成为行业标杆”,曹宇男如是描绘近期目标。
孤注一掷者必然要面临质疑。不能否认的是,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缓于预期。巴克莱银行曾在2015年预测,到2020年,整个协作机器人市场可达到15万台,2025年达到70万台。但截止2019年,全球销量仅3万台。为何发展不及预期?艾利特的全力押注,胜败几何?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2日火热报名中>>>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