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水下作业需求扩大 水下机器人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但随着国内海洋石油工程、海洋科考、海洋打捞等领域对水下机器人使用需求的不断扩大,相关政府部门在项目立项与实施方面水下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给予政策倾斜,未来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水下潜水器分为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两大类。其中载人潜水器为人工操控机动,水下直接观察,便于处理复杂的问题,但人的生命安全危险性大,而且体积庞大、系统复杂、价格昂贵;而无人潜水器,又称水下机器人,它适于长时间、大范围的水下作业,机械作业极大地减轻人的危险性。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水下机器人在军事及民用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市场需求未来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从产品分类来看,水下机器人一般可以分为有缆水下机器人(遥控潜水器)和无缆水下机器人(自治潜水器);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水下机器人可分为水下调查机器人(主要负责观测、测量、试验材料和收集等工作)以及水下作业机器人(主要负责水下焊接、拧管子、水下建筑、水下切割等作业);另外,根据活动场所的不同,水下机器人又可分为海底机器人和水中机器人。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水下机器人市场有着巨大发展潜力,预计到2020年,我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元,其中资源勘查类水下机器人占比超过40%;安全监测类水下机器人占比达到35%;而搜索救援类机器人占比为14%。总的来看,我国水下机器人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在全球市场,就目前来看,美国与日本在水下机器人领域最具竞争优势,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再加上市场需求的增加,美日两国的水下机器人产业化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其水平远高于我国。从中国市场来看,由于国内科研机构产业化动力不足,以及市场进入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等原因,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国内海洋石油工程、海洋科考、海洋打捞等领域对水下机器人使用需求的不断扩大,相关政府部门在项目立项与实施方面水下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给予政策倾斜,未来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有着较为丰富的海洋资源,随着我国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水下机器人作为一种安全的水下作业设备,其市场需求得到不断扩大。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水下机器人与美日先进产品相比,在技术和品质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尚未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在未来随着国内总体控制、智能化传感器、综合定位与导航及水下通讯等关键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我国水下机器人市场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8月28-30日精彩回顾>> OFweek2023(第四届)中国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大会
-
即日-10.10限时下载>> 【干货合集】TE工厂自动化连接解决方案
-
在线直播立即预约>> 研华完整AI方案助力垂直行业应用
-
10月26日火热报名>> OFweek2023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在线研讨会
-
行业报告限时免费下载 >> 《2023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巡展直播 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