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行业研究报告
3.3 市场发展现状
RPA前驱早在2000年左右便以“按键精灵”的形式出现,更多用于玩家游戏、知识化办公等桌面级阶段。2011年左右,国内开始出现最早推出RPA产品的厂商,同年,阿里云RPA的前身“码栈”在淘宝诞生,主要帮助阿里巴巴集团小二做运营和服务售后等自动化。
2015年随着四大会计事务所在中国区应用RPA,RPA工具也逐渐被国内金融机构所接受。随后两年,大批RPA厂商开始成立,金融科技厂商、AI厂商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转型进军RPA,随着早期厂商对市场认知的教育和产品拓展,2018年更多企业开始认知并接纳RPA带来的价值,并在2019年掀起一股资本浪潮。未来,技术成熟度提升、不同行业应用场景的挖掘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伴随RPA市场。
图:RPA发展历程介绍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艾瑞咨询
美国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要早于中国,美国RPA龙头厂商Automation Anywhere和UiPath分别成立于2003年和2005年,且美国劳动力成本高于中国,员工对于重复类工作更为排斥,导致企业对数字员工的接受度更高,部分RPA应用场景如桌面级软件已经实现规模化应用。
在中国,RPA厂商大多成立于2015年前后,进入时间尚且较短,应用场景中业务流程标准化程度低,厂商对应用场景的拓展还处于早期,企业对于数字员工的投入产出比还存在迟疑,市场教育力度有待提高。目前,中国厂商更多专注于对产品和技术的打磨,国内市场已经出现如来也科技这样估值超过20亿的独角兽企业,但要达到规模化应用还需要市场的验证和认可。
图:中美RPA发展阶段对比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艾瑞咨询
从产品层面来看,中国和美国大体上要完成四个维度的进阶,分别是桌面级RPA软件、轻自动化RPA软件、自动化RPA软件、智能化RPA软件。桌面级产品主要以实现桌面自动化为目标,中国早期发展更多是处理批量邮件、客户资料登记等重复类工作。而轻自动化和自动化RPA产品都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流程创建为价值指向,用户无需再关注每个节点如何实现,可以使用RPA软件打通流程接口,增加产品自动化功能及降低使用风险。
目前,中国大多数产品处于轻自动化阶段,美国则在完成自动化RPA软件的进阶。未来,随着AI技术的成熟,RPA+AI将打破人类在能力和算力上的瓶颈,进入智能化阶段,美国注重底层技术,综合能力更强,中国则在需求和解决方案端发力,在某种维度上实现对美国的超越。
图:RPA产品发展形态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艾瑞咨询
在2017~2019年期间,全球RPA市场以49.10%的年复合增长率迅速发展,2019年全球RPA市场规模达到118.33亿元;2020~2022年增长率稍有减缓,但仍以42.89%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上升,预计2022年将达到400亿元规模。?
中国RPA行业尚处于初期阶段。2017,中国RPA市场规模仅为3.1亿元。从整体上看,中国的RPA市场规模与全球RPA市场规模均在上升,但中国RPA市场发展速度落后于全球,预计2022年规模为26.16亿元。
一方面由于RPA行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早期成立的厂商对市场教育和宣传上有了一定投入,叠加传统软件遗留的问题在数字化转型趋势下暴露出来,RPA作为非侵入式、快速部署的软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数据和信息孤岛的经营痛点。
另一方面,AI技术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计算机视觉(CV)等技术的普及,也让资本市场关注到RPA在复杂场景中所能发挥的更大价值,面对人力成本的增加和企业投入产出的下降,更多企业愿意寻求软件工具解决经营管理痛点。2020年受制于疫情和宏观环境的影响,增速有所下滑为79.1%,但是RPA软件和服务市场还是蓝海,未来3年增速仍将维持在70%以上。
图:全球及中国RPA市场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亿欧智库
3.4 竞争格局
围绕RPA技术,目前市场上已形成RPA供应商、集成商及实施方的RPA生态产业链。其中,RPA供应商又可分为国外RPA、原生RPA供应商、AI孵化供应商和互联网巨头,且集成商与实施方企业也开始自研RPA。从这几类生产RPA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企业历史看,业务上的技术外包、应用场景中的智能客服以及以NLP、OCR为代表的AI公司最容易延伸出RPA需求和产品,其原因是为服务业务自动化需求较高,且容易与之结合,根据自身基因特色,后期的发展道路也有所侧重。
图:RPA厂商基因及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亿欧智库
2018年11月,UiPath率先迈进中国市场,随后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等也在2019年步入战地。2020年6月,微软宣布旗下RPA产品“Microsoft Power Automate”在华商用,短短两三年时间,中国成为RPA龙头供应商云集之地。与此同时,中国RPA供应商也在尝试走向全球,主要目标为亚太地区,该地区正成为全球RPA供应商重点部署战略地。
图:RPA供应商区域分布战略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亿欧智库
目前所有RPA企业虽估值攀升,但均处于亏损阶段,尚未实现盈利。以营收划分,RPA供应商前三的龙头企业分别为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和Blue Prism。此外,将RPA作为产线之一,与其业务结合的云联络中心NiCE;将RPA补充iBPM产品,与CRM集成的Pegasystems;以及较早拥有RPA底层技术却较晚入局的微软等企业都成为RPA供应商中具有特色的一员。这些RPA供应商在市场竞争追赶上较为激烈,表现为产品迭代频繁、部分新产品功能类似,实际上其商业模式大同小异,差异化主要体现在技术和市场、业务策略,由此带来不同的企业用户体验。
Gartner基于前瞻性和执行力将魔力象限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领导者(Leaders)、挑战者(Challengers)、远见者(Visionaries)和市场参与者(Niche Players)。其中,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WorkFusion被评为领导者,WorkFusion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去年只是远见者;Nice、Edge Verve Systems、KoFax评选为挑战者,Kofax去年是市场参与者;NTT、三星SDS、SAP、HelpSystems、AntWorks、Jacada被评为市场参与者;微软、Pegasystems、Servicetrace被评为远见者。与2019年(Gartner首次发布RPA行业魔力象限)相比,今年有三位新玩家入选分别是SAP、微软和三星SDS,这对RPA市场的发展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并扩大其影响力。
图:RPA魔力象限图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Gartner
该图右上角为执行力和前瞻性俱佳的领导者,包括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 Prism这三家。几家企业在前瞻性上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是在执行能力上,UiPath与其他三家拉开了差距。Uipath拥有强大的合作伙伴系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拥有250多个技术合作伙伴,支持所有主流企业软件产品和应用程序。该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在全球有大约1900名员工。排在第二位的是Automation Anywhere,其新版产品Automation360版是全球唯一的基于云的,基于Web的端到端自动化平台,在将自动化流程的数量增加一倍的同时,把扩展速度提升了三倍。
图:领导者评价表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Gartner
挑战者象限共有三名玩家,分别是来自美国的NICE、Kofax和来自印度的Edge Verve Systems。NICE已经在机器人过程自动化领域深耕了18年,它提出的有人参与的自动化解决方案NEVA,将人与机器人结合在一起,在实现智能流程优化的同时释放出员工的潜力,确保优质的客户体验。全包式软件包NEVA Unlimited可为组织提供免费和无限数量的无人值守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在参与自动化项目的过程中创造价值。NEVA还包含其他增值功能,例如Automation Finder(智能自动化过程发现),Automation Studio(新一代自动化开发工具),用于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OCR(光学字符识别)等。
图:挑战者评价表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Gartner
入选远见者象限的供应商通常能够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适应市场的潮流,他们分别是Microsoft、Pegasystems和Servicetrace。其中Pegasystems和Servicetrace均面向大中型客户,而Microsoft则覆盖各种规模的客户群。Microsoft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无论用户的专业技术水平如何,都可以通过分步指南和易用、直观的无代码界面创建自动化工作流。Power Automate内臵的Microsoft安全技术,可帮助用户快速推出可扩展的更改,同时满足所有IT安全要求。用户还可以使用有人值守的RPA,自动执行重复性任务(如前端办公活动),将精力集中在更高价值的工作上。
图:远见者评价表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Gartner
第四象限市场参与者通常从事垂直领域业务,拥有仅限于特定区域或市场的强大软件产品。入选的6家企业分别是来自亚洲的NTT、三星SDS、AntWorks和来自欧洲的SAP以及美洲的HelpSystems和Jacada,他们服务于遍布全球的各种规模的客户。作为该象限的先行者,三星SDS提供的Brity RPA使实施流程自动化变得快速而轻松。Brity RPA中创建的机器人可以执行重复性任务,因此员工可以专注于需要创造力的关键业务领域。集成可视,对话和分析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将复杂的任务自动化,从而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实时控制技术保障了机器人的可靠性,通过Web和移动连接对机器人进行的集成管理使实时控制成为可能,通过执行以执行日志为中心的业务,在提高输出质量的同时,可以防止在手动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错误。
图:市场参与者评价表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Gartner
图:国内相关代表性公司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资产信息网,Gartner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技术指南立即下载>> 电动汽车功率半导体技术趋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 1 豪掷3个亿!汇川在京成立子公司
- 2 越疆机器人成功登陆港交所,让机器人走人千家万户
- 3 数据集标准范式出现,具身智能有望迎来快速突破
- 4 产品Q&A | 天创天魁系列防爆人形机器人的热点问答
- 5 先锋云集,共话发展 | OFweek 2024(第十三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圆满落幕!
- 6 政启新程、市撑大势、技筑远景,智能巡检解锁无限可能
- 7 【获奖名单揭晓】“维科杯·OFweek 2023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 8 RoboMIND: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联合创建的具身智能数据集和Benchmark
- 9 来自工业现场的offer:致TetraBOT天魁防爆人形机器人!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