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其它机器人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2014-10-13 09:50
来源: 机器人网

  从世界上第一台遥控机械手的诞生至今已有50年了,在这短短的几年里,伴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要及相关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发展已经历经3代:(1)可编程的示教再现型机器人;(2)基于传感器控制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机器人;(3)智能机器人。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分,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发展。目前,由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传感器技术及其它相关学科的长足进步,使得机器人的研究在高水平上进行,同时也为机器人控制器的性能提出了更的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如有腿的步行机器人与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综合方法有较大差别,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也不一样。

  机器人控制器类型

  机器人控制器是根据指令以及传感信息控制机器人完成一定的动作或作业任务的装置,它是机器人的心脏,决定了机器人性能的优劣。

  从机器人控制算法的处理方式来看,可分为串行、并行两种结构类型。

  1串行处理结构

  所谓的串行处理结构是指机器人的控制算法是由串行机来处理。对于这种类型的控制器,从计算机结构、控制方式来划分,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单CPU结构、集中控制方式

  用一台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实现全部控制功能。在早期的机器人中,如Hero-I,Robot-I等,就釆用这种结构,但控制过程中需要许多计算(如坐标变换),而此这种控制结构速度较慢。

  (2)二级CPU结构、主从式控制方式

  一级CPU为主机,担袅系统管理、机器人语言编译和人机接口功能,同时也利用它的运算能力完成坐标变换、轨迹插补,并定时地把运算结果作为关节运动的增量送到公用内存,供二级CPU读取;二级CPU完成全部关节位置数字控制。这类系统的两个CPU总线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仅通过公用内存交换数据,是一个松耦合的关系。对釆用更多的CPU进一步分散功能是很困难的。比如本世纪70年代生产的MoLomari机器人(5关节,直流电机驱动)的计箅机系统就属于这种主从式结构。

  (3)多CPU结构、分布式控制方式

  目前,普遍采用这种上、下位机二级分布式结构,上位机负责整个系统管理以及运动学计算、轨迹规划等。下位机由多CPU组成,每个CPU控制一个关节运动,这些CPU和主控机联系是通过总线形式的紧耦合。这种结构的控制器工作速度和控制性能明显提高。但这些多CPU系统共有的特征都是针对具体问题而采用的功能分布式结构,即每个处理器承担固定任务。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商品化机器人控制器都是这种结构。

  控制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位置控制部分,几乎无例外地采用数字式位置控制。

  以上几种类型的控制器都是采用串行机來计算机器人控制算法。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弱点:计算负担重、实时性差。所以人多采用离线规划和前馈补偿解耦等方法來减轻实时控制屮的计算负担。当机器人在运行中受到干扰时其性能将受到影响,更难以保证高速运动中所要求的精度指标。

  由于机器人控制算法的复杂性以及机器人控制性能的亟待提商,许多学者从建模、算法等多方面进行了减少计算量的努力,但仍难以在串行结构控制器上满足实时计算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控制器本身寻求解决办法。方法之一是选用高档次微机或小型机;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多处理器作并行计算,提高控制器的计算能力。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机器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