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5个医疗机器人 可能会让医生失业
AI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意味着全世界的人将能得到更为普惠的医疗救助,他们会获得更好的诊断、更安全的微创手术、更短的等待时间,更低的感染率,以及提高每个人的长期存活率。
以下是此领域的15个重大进步,它们将重塑人类的生活。
1、达芬奇
我们从最普遍的医疗机器人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标准开始。
这是一种模糊“机器人”和“医疗工具”之间界限的机器,因为该设备始终处于外科医生的完全控制之下,但它所带来的进步令人震惊。
使用daVinci系统,只需几个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并且具有极高的精确度,这意味着出血减少,愈合更快,感染风险降低。
虽然daVinci已经存在了将近18年,但它仍然越来越先进,但随着大型科技公司迅速开始使用daVinci开发具有更多自主功能和更广泛能力的类似系统,未来将有更多可能。
2、驱动和感觉假肢
在过去的几年中,假肢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问题不再是“我们能否为肢体做出合适的替代”,而是“我们能做出比自然更好的东西”。
在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研究人员创造了陀螺仪驱动的机器人肢体,能够跟踪自己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并将其关节向上调整为每秒750次。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发了仿生皮肤和神经植入系统,与神经系统相连,允许用户接受假肢的触觉反馈,并像正常肢体一样控制它。这是人与机器统一的巨大飞跃,也是美国200多万截肢者(全世界将会更多)的重要救助来源。
3、内窥镜检查机器人
内窥镜检查是将长线上的小型相机或工具通过“自然开口”推入体内以寻找损伤,异物或疾病痕迹的过程。这是一个令人不舒服和微妙的过程,但这即将成为历史。
像Medineering这样的公司对这一程序进行了新的改进,使用了细长的、灵活的机器人,可以像RC车一样驾驶到医生需要的确切位置。然后,他们可以在没有人手颤抖的情况下握住它们,并使用各种工具,从而进行活组织检查。
4、矫形器(AKA外骨骼)
机器人外骨骼被用来帮助瘫痪的人再次行走,它们还可用于纠正大脑或脊髓损伤后的畸形或康复,提供微弱的肌肉,提供运动所需的额外帮助,并开始治愈损伤。大多数这些外骨骼通过用户输入和预设运动的组合工作,但随着神经界面的进步,直接精神控制的外骨骼被广泛使用只是时间问题。
5.靶向治疗微型机器人
虽然是相对较新型的医疗机器人,但却是非常有前途的。它们工作的基础是使用近微观机械粒子将药物或其他疗法定位到体内的特定目标部位,这可以用于向肿瘤递送辐射,或者通过将药物限制在可能需要的器官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6、消毒机器人
事实上,由于医院经常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它们可能成为周围一些抗生素耐药性最差的细菌的滋生地,这就是为什么医院要求房间必须干净的原因。消毒机器人将会自动移到出院患者的房间,用高功率紫外线轰击空房间几分钟,直到没有微生物存活。
7、临床训练机器人
想象一下这种操作,真人大小,很真实的血液触感,而不是一定要失去生命,这就是临床训练机器人。直到现在,外科医生大多只是在工作中或尸体上进行学习训练,所以临床训练机器人格外重要。
8、伴侣机器人
并非机器人能解决的所有医疗问题都必须危及生命。世界上有数百万老年人,体弱者或精神残疾人患有慢性孤独症、缺乏刺激。这些患者往往是需要看护人员定期检查的人,但这也非常耗时。伴侣机器人的存在,会同时解决以上这两个问题,让很多人的生活更美好。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6月13日立即参评>> 【评选】维科杯·OFweek2025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行业年度评选
-
6月13日立即参评>>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6月13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届)人工智能行业年度评选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1日免费预约>> OFweek 2025具身机器人动力电池技术应用大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 1 【独家深度】2025年中国机器人激光雷达行业市场调研
- 2 人形机器人革命,NVIDIA如何破局?
- 3 《2025机器人+应用与产业链新一轮加速发展蓝皮书》电子版限免下载!
- 4 用信步工控主板,当行业冠军,“天工”机器人马拉松夺冠!
- 5 【展商推荐】意优科技: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研发与生产
- 6 信步科技发布具身智能开发平台HB03,实现机器人“大、小脑融合”
- 7 MOONLIGHT 玄晖成为全球首款获得 CE+ETL双认证的力控型并联机器人
- 8 MiR 发布最新电子书,揭示AMR 革新医院物流全流程
- 9 谁将成为行业榜样?维科杯·OFweek2025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行业年度评选邀您参与!
- 10 【展商推荐】因时机器人:专注于微型精密运动部件研发制造和伺服控制技术突破创新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