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自动驾驶,服务机器人的落地还远吗?
2015年7月的“第三届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上,时任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给出了这样的预言:未来十年,万科要做到30%的物业服务用机器人替代。
彼时人工智能的概念还未走俏,王石的预言没能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短短三年之后的GTC China大会上,物流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安防机器人等已经到了争奇斗艳的地步,既包括京东、美团、菜鸟等巨头系玩家,也有优地科技、智行者等一大批创业者。
相比于消费端的行业迷局,机器人在服务端似乎已经临近爆发期,至少在时间点上远远超出了王石的预期。
指路人英伟达
很多年以前的英伟达还是显卡的代名词,但在今年的GTC China上,主角早已不是“新核弹”,而是机器人和自动驾驶。
剧透了两年多的Xavier芯片终于进入到了量产阶段,并即将通过车规级认证,沃尔沃、小鹏汽车、奇点汽车、SF等随即宣布加入英伟达自动驾驶大家庭。毕竟英伟达专为自动驾驶开发的AGX Xavier集高性能GPU 、定制8核 CPU 架构于一体,可实现每秒30万亿次运算,足以应对自动驾驶的多样化和冗余的深度学习算法。
今年早些时候亮相的Jetson AGX Xavier,被定义成专门为机器人打造的处理器,除了每秒30万次运算的性能,英伟达还为开发者配备了一个工具箱,包含API工具包Isaac SDK、智能机器加速应用Isaac IMX以及高度逼真的虚拟仿真环境Isaac Sim。比自动驾驶看起来更“贴心”的是,英伟达还打算帮机器人开发者解决两个棘手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算力。制约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数据,如果不能解决算力上的瓶颈,算法和数据也就无从谈起。Jetson AGX Xavier的算力已经毋庸赘述,也就是说开发者只要愿意花钱,算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更有吸引力的是第二个问题,机器人的智能化离不开深度学习,英伟达思索的正是机器学习的训练方法。比如谷歌的机器人实验室曾经花三个月的时间,用14台机械手臂完成了30万次拾取动作的训练,并且为这些机械手臂配备了一整队“鞍前马后”的工程师。对于大多数机器人创业公司来说,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的投入产出比似乎并不划算,一是没这么多真金白银,二是在时间上也耗不起。
英伟达是聪明的,试图用虚拟仿真环境Isaac Sim来解决创业公司的痛点,只需要普通的游戏引擎,开发者就可以打造出非常逼真的虚拟环境,然后对机器人进行尽可能多、尽可能快的训练,最后在物理世界中进行测试。
如此既卖硬件又趁机兜售软件的做法,让英伟达成为生意场上的聪明人,同时也是机器人创业者的指路人。
巨头谋局,创业者下棋
人工智能在2018年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落地,毕竟概念已经被炒了一段日子,倘若没有产品落地,再华丽的梦想也会成为泡沫,机器人也不例外。
不只是英伟达,英特尔也频频在中国举办人工智能大会,同样有一批机器人创业者站台。高通、AMD以及国内的芯片企业,也都在尝试给出机器人相关的解决方案。当行业进行到落地层面,服务机器人市场的竞争一度有些尴尬,就好像不同的演员拿到了同一个剧本,接下来就是“演技”的比拼了。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泰科电子立即查看>> 创新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