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服役5500个日夜后 NASA“老情人”机遇号在今天正式说再见
“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终于功成身退了。
在超长服役15年、完成90个火星日任务后,NASA于今日凌晨3点正式对外宣布,在最后一次唤醒任务失败后,工程团队遗憾决定结束“机遇号”的生命,让它就此于火星长眠。而就在上个月,它才刚刚过完自己的15岁生日。
然而,如果没有8个月前的那场突发“灾难”,“机遇号”在火星上的“马拉松”还应该走的更远。
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
2018年6月,“机遇号”正行至“奋斗撞击坑”边缘,对约瑟夫-科林(一堆粗糙的颗粒物质)进行探索和解析时,火星上突然刮起了一阵巨大的沙尘暴。也就是在这场可用“遮天蔽日”来形容的沙尘暴中,“机遇号”与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彻底失去了联系。
此后,NASA先后多次试图与“机遇号”取得联系,希望能让它重新吸收阳光充电,并启动修复程序,甚至为此专门启动了一项为期6周的监听项目,但一直没能如愿。而就在当地时间2019年2月12日晚上,NASA还发送了最后一次重启命令和最后一首唤醒歌曲——《我会看到你》,只是依旧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如今,8个月过去了,“机遇号”依旧处于休眠状态。无奈之下,NASA只得于今日宣布终止这位“超级劳模”的使命。
无疑,这对于人类火星探索历程来说是一大憾事。不过换个角度,这架火星探测器能超长待机15年之久,本身早已就是个奇迹。
“机遇号”与火星“艰难相遇”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只是气态行星,物体无法在上着陆。除地球外,就只有水星、金星和火星三颗行星为实体星球,而这其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
两颗星球体积相近;
火星倾斜度只比地球多了不到两度;
火星自转一周时间和地球仅仅相差37分钟;
火星上有大气;
……
因此,火星便成为了地球之外,太阳系中最有可能支持生命存活的地方,人类于火星的探索也就此展开。
在NASA预想中,为了全面探测火星,需要同时发射两架探测器——“机遇号”和“勇气号”于火星着陆。其中,“机遇号”的主要任务是:
搜寻岩石和土壤的特征来寻找过去是否曾经有水的流动,特别的是找寻的样本将包括受到水的沉淀、蒸发、沉积胶结和热液活动所影响的矿物质;
测量降落地点周遭的矿物、岩石和土壤的分布区域和成分;
测量何种地质作用造成当地的岩层和如何影响化学作用;
搜寻含铁、水等矿物质。
简而言之,“机遇号”就是要凭一己之身,采集火星多种样本数据,供科学家综合评估火星是否有益于生命生存。只是从一开始,“机遇号”的火星探测之路就走的不太顺利。
原本的计划中,“机遇号”应于2003年6月25日发射,但谁曾想竟先后5次因技术故障和恶劣天气等原因延迟发射,直到十数天后才得以追随先行一步的“勇气号”发射升空。
在飞行了长达半年时间后,1月25日 “机遇号”在偏离预定平原位置的情况下,磕磕绊绊的着陆在火星一个冲击坑——“老鹰撞击坑”中,也终于开始了计划中为期最多仅90个火星日的探测活动。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独家深度】2025年中国机器人激光雷达行业市场调研
- 2 人形机器人革命,NVIDIA如何破局?
- 3 《2025机器人+应用与产业链新一轮加速发展蓝皮书》电子版限免下载!
- 4 MOONLIGHT 玄晖成为全球首款获得 CE+ETL双认证的力控型并联机器人
- 5 信步科技发布具身智能开发平台HB03,实现机器人“大、小脑融合”
- 6 用信步工控主板,当行业冠军,“天工”机器人马拉松夺冠!
- 7 【展商推荐】意优科技: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研发与生产
- 8 纤尘不染|新时达众为兴洁净型SCARA机器人新品重磅发布
- 9 MiR 发布最新电子书,揭示AMR 革新医院物流全流程
- 10 智同科技举行总部基地奠基仪式:以匠心筑基,与时代同行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