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企业面临倒闭,工业机器人产能严重过剩
“淘汰”正加速到来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低迷是全球市场的主题。
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与上年相比有所回落,亚洲依旧为体量最大的市场,中国和韩国的装机量均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中,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减少了6.10%,延续了负增长的状态。
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很难达到韩国的高度。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道路和韩国十分相似,最初是政策利好、资本入局,崛起于下游产业拉动。在2010-2018年这段迅猛发展期,韩国得益于其发达的汽车和3C制造产业,强力拉动了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由此一跃成为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
反观国内,发展套路基本相同,也主要依赖于汽车和电子制造这两大产业的需求刺激,然而相对起步较晚,相关产品市场的份额也不大,因此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无法赶上全球发展红利的“快车”,想要达到韩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水平绝不是一朝一夕。
与韩国连续性好、规划性强的发展策略不同,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在发展初期是野蛮生长的。
地域广阔带来的零散发展问题以及“山寨”问题等不可避免,在近年来已经有所改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研发和创新,但“低端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在控制器和减速器这两大核心零部件领域也依旧有待持续突破。
很大一部分国内工业机器人尚无法满足国内用户需求,出口更无从谈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升级也越来越有必要。尽管拥有全球最大体量,但市场认可的品牌已经越来越有限,没有核心技术,淘汰是不可避免的。
经济下行,让淘汰越来越近。
随着时间推移,除了产业内部问题,受到经济下行影响,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为了“换人”而“换人”,即便是来自传统行业的富士康或新兴领域的碧桂园,都不可避免地停掉了“机器换人”的脚步(机器换人,苹果也遇上难题了),这是直接导致装机量下滑的原因。
对比韩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轨迹,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优胜劣汰”很可能来得更快。而且受到2020年疫情影响,这场淘汰可能会来得更加猛烈和残酷,预计面临淘汰或转型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零部件厂商甚至可能超过80%。
结语:
从公认的工业机器人“元年”——2014年到今天,已经足足有六年时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大踏步”前进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技术基础不足的弊端,相对于本体和低端化应用,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应当找准自身定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市场良性发展的根基。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即日-5.15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安森美Hyperlux™ ID系列引领iToF技术革新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推荐专题
- 1 非夕科技亮相ITES:表面处理、装配测试、视觉伺服......自适应机器人带来智造新范式
- 2 重磅 | “维科杯·OFweek 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入围名单揭晓!
- 3 齐聚鹏城,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与您相约四月!
- 4 大咖齐聚,智启新篇 |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圆满收官!
- 5 高光时刻!“维科杯·OFweek 2024 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评选” 获奖榜单发布
- 6 安森美:AMR移动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平地高楼起
- 7 精业锐志,极致创新!ITES深圳工业展助力制造业开年起步即冲刺!
- 8 蓝点触控闪耀2025深圳工业展力控技术赋能智能未来
- 9 iEi威强电荣获OFweek2024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卓越供应商奖,彰显智造硬实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