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其它机器人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机器狗夜晚独自在街头游荡:形似“终结者”引起恐慌,机器人安全如何防治?

难逃商业化瓶颈,被谷歌转卖给软银

机器人行业的任何人交谈,他们都会用三言两语来总结他们所在的行业:机器人很难。

像波士顿动力这种体量的机器人公司在制造、人力、物力等成本上付出动辄成百上千万,且短期内无法获得合理产出,如果没有持续性投入难以为继。初创企业和老牌企业往往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倒闭。就在去年,三家机器人公司在短短几个月内倒闭。类似困境在国内机器人技术创新型公司也屡见不鲜。

丰田研究院的行业资深人士詹姆斯·库夫纳(James Kuffner)总结了在 Facebook 上制造机器人的挑战。库夫纳写道:“这需要大量资金、坚定的领导、高技能的员工、资源和基础设施,以及优秀的产品和市场战略。更不用说完美的执行了。”

尽管波士顿动力已被公认处于世界足式机器人领域的金字塔尖,但无法回避的是,它目前仍然没办法自己养活自己。

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机器人似乎完美无瑕,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从未在喧嚣的商业环境中工作过。自1992年成立以来,该公司一直依赖美国国防部和Alphabet等财力雄厚的资助者。2013年波士顿动力被谷歌的母公司收购,由于一直没办法营利,2017年,谷歌将其转卖给日本的软银公司。

尽管孙正义坚信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仿人型双足行走机器人在帮助人类解决问题方面具有很大潜能,比如送餐、驮物、抢险、采矿等一系列危险或繁重的工作。可惜的是,至今为止波士顿动力还未在商用领域取得明显成绩。

引起恐惧,如何防止机器人伤人?

在看到机器狗夜晚独自在街头游荡时,有的人在夸赞技术炫酷,有的人则说自己感到恐惧,强烈抨击机器人技术。

那么机器人技术是否会伤人呢?答案是有可能会。

在2018年深圳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曾发生一起机器人伤人事件。这是全国首例机器人伤人事件,发生伤人事件的机器人名叫小胖,该机器人在无人操控时,发生了自主行动“打砸抢”,它自动运行并打破了参展现场的玻璃,砸伤了路人,受伤者随后被担架抬走。

随后高交会组委会就机器人伤人事件,做出了公告,公告称,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那么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惨剧发生?可从技术和法律两个层面进行防治。

从技术层面来说,研发人员可通过程序设定来规范机器人的行为,至于如何设定可参考机器人三大定律:1、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2、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零定律或者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3、机器人在不违反第零、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从法律层面来说,机器人出现伤人行为无非两个原因:1、产品程序设定存在漏洞;2、操作人员进行了误操作。如果是第一个原因,可追究研发生产公司的责任;如果是第二个原因,则可追究操作者的责任。因此,需要完善与机器人相关的法规条例。

结语:由上述内容看来,尽管机器人商用之路离普及还有一段距离,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机器人安全治理工作也应该提上日程,从法律和技术两个层面双管齐下,提前做好安全防护,避免悲剧发生。

不过,随着机器人越来越复杂,关于机器人权利的探讨也将激增。如果机器人的行为和它的产品属于机器人自身,而不是创造者,那么机器人的权力将变得极有意思,当然,这就要等机器人产生自我意识之后了。

<上一页  1  2  3  
内容导航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机器人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